过去三年来,世界石油工业经历商业、技术和政策环境等诸多剧变。一方面,巴黎气候协议的签署让许多人质疑化石燃料的未来;另一方面,国际油价在经历5年多历史高位后大幅下跌,跌幅为过去40年来最大。
石油行业已到被革命掉的时候吗?油市再平衡之路还有多远?石油公司应从低油价中学习什么,又如何应对需求增速放缓和供应过剩的矛盾?
7月中旬,行业顶级盛会、第22届世界石油大会在伊斯坦布尔召开。在这个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的城市,全球行业领袖激荡智慧,共同求索:同样站在“十字路口”的世界石油工业,未来该向何处发展?
1 石油行业的下一个春天在哪里?
“需求峰值”远未到来,经济增长、人口增长等因素将推动全球石油需求持续增长
未来20年电动汽车对石油需求的影响相对有限
石油行业要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少的碳排放量,提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的能源
过去三年,石油行业在“供应泛滥、需求疲软、环保严苛、替代加快”的四重压力下负重前行。很多人由此推断,石油行业即将快速没落。然而在本届大会上,全球行业领袖却不约而同地对行业未来表达出乐观与信心,“石油行业远未到被革命掉的时候”。
信心,来自于对石油需求前景的理性研判。大会对未来石油需求形成三个基本判断:一是经济增长、人口增长等因素将推动全球石油需求持续增长,但增速将趋缓,增长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中东和非洲的非经合组织国家。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等机构均认为:“尽管全球都在努力减缓气候变化,但到2050年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仍将处于全球能源结构的领先地位。”
二是到2030年代初期,石油化工领域将取代交通领域成为推动石油需求增长的第一动力。产业链下游发展重心将从燃油生产转向化工原料或其他产品加工,整个石油工业的性质特征也将进一步从“能源”转向“基础原材料”。
三是未来20年电动汽车对于石油需求的影响相对有限。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值得高度重视,但目前电动汽车只替代了全球石油需求的0.01%。就细分的交通领域看,电动汽车可替代短途乘务用车,但短期内难以实现长途航运、航空和重型货车的电气化。据BP研究,即使电动汽车增速远快于预期,到2035年也将仅减少石油需求约300万桶/天到400万桶/天,约占整个需求的3%左右。
更深层次的信心,来自于石油工业应对挑战的主动变革。在低碳发展的时代大潮下,石油工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双重使命”。BP集团首席执行官戴德立概括为:“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少的碳排放量,提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的能源。”
石油公司正在探索多元化的低碳转型路径。一方面,拓展可再生能源业务;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提供可再生能源目前无法保证的可靠性;与此同时,不断提高能源效率。中国石油着力增加绿色低碳能源生产,加大天然气发展力度,2016年天然气产量占国内油气总产量的近40%,供应量占中国天然气总供应量的70%左右。沙特阿美公司也正在推进一项雄心勃勃的新战略,将大举投资国际天然气生产。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称低碳发展将使公司在未来更具竞争力,公司目前碳排放强度为10千克/桶油当量,低于行业平均的17千克/桶油当量,其目标是在2030年前降至8千克/桶油当量。
2 “供应峰值”缘何首次被冷落?
并非气候政策或电动汽车等外部因素导致本轮油价下跌,而是石油工业自身的
技术创新,带来供应大幅增长
供需宽松背景下,石油生产商要从追求产量转向追求降低盈亏平衡成本,大规模
低成本生产者将成为石油供应的主轴
美国成为新的机动生产者,是影响油市再平衡的关键变量之一
在本届大会上,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正如IEA首席经济学家拉斯洛·瓦罗所说,自1933年世界石油大会首次召开以来,每届大会都热衷于讨论“供应峰值”议题,担心石油有一天终将枯竭,然而今年这个议题历史上第一次被冷落、被遗忘了。
细节背后,是近年来世界石油工业供应能力的长足进步。专家指出,随着北美“页岩革命”的兴起,石油工业从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常规油气时代,跨入目标更为宽泛的、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并举的时代。生产中心日益多元化,在中东—俄罗斯中亚这个传统生产中心以外,亚太、拉美、非洲等地油气生产均有较快发展,特别是美国基本实现油气自给,由最大的油气进口国开始向净出口国转变,这些因素使得全球油气供应能力大幅提高。
“并非气候政策或电动汽车等外部因素导致油价下跌,” IEA执行秘书长法提赫·比罗尔谈及本轮油价危机根源时说,“而是石油工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带来供应的大幅增长。”
在全球油气供需宽松背景下,石油生产商应从追求产量转向追求降低盈亏平衡成本,大规模低成本生产者将成为石油供应的主轴。根据BP研究,这些低成本供应商将是未来油市不确定性的关键。其影响力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低成本供应商增产的成本和可行性;二是其增产后对油价及其本国经济的影响程度;三是来自高成本供应商的竞争能力。数据预测,中东、俄罗斯和美国这三大低成本供应商,在全球石油供应中的占比预计将从当前的56%增长到2035年的63%。
其中,美国已成为影响国际油市的核心变量。2008年至2015年间,美国凭借“页岩革命”,油气产量增量在世界油气净增量中分别占到70.6%和43.2%。2014年油价下跌以来,美国页岩生产商在应对短期市场波动方面表现出非凡的创新水平和适应力,对宏观经济变化的响应时间不超过6个月至12个月,桶油盈亏平衡成本降至40美元至50美元,已成为OPEC以外、举足轻重的“机动调节者”。
“未来油市会迎来再平衡,这取决于两个指标:一是美国页岩油气产量放缓速度,二是原油库存下降程度。”IHS Markit公司副主席丹尼尔·耶金博士在大会上谈到。也有专家指出,随着近期油服价格上涨的新趋势,北美页岩油气生产速度可能会减缓。
3 如何不被油价波动牵着鼻子走?
无论油价涨落,都要保持高度清醒的“危机意识”
既然油价无法控制,那么必须专注于能够控制的东西,尤其是投资和运营成本
项目多元化被认为是抵御当前低油价环境带来不确定性的关键手段
油市如海,油价潮起潮落,表现出高度的波动性。特别是本轮油价危机,跌幅超过80%,为过去40年来最大,行业一度饱受破产、违约、裁员之痛。
然而正是在这深切的痛感中,石油工业更加清醒、迫切地思索:“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不被油价波动牵着鼻子走?”在本届大会上,多家石油公司分享了他们在低油价中强筋壮骨、变革求生的经验,其中三大共性经验值得关注。
第一,无论油价涨落,都要保持高度清醒的“危机意识”。法提赫·比罗尔谈到,新世纪以来,油价曾多年维持在历史高位,这让石油行业陷入安全感,但实际上行业弱点在不断增长,特别是持续10余年的成本膨胀。在大会上,许多行业代表都谈到:“既然油价无法控制,那么必须专注于能够控制的东西,尤其是投资和运营成本。未来无论油价高低,降本都必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第二,以“盈利能力”为核心,持续优化资产结构与投资策略。国际大石油公司顺应油价走势,围绕公司发展战略,不断巩固主营资产,剥离非核心和无效低效资产。2015年至2016年,除埃克森美孚外,其他四大国际石油公司剥离额约在100亿美元左右。整个行业更加关注规模更小、投资回报更快的项目。
在投资策略上,与会代表谈到要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方面,要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埃克森美孚公司谈到,由于很难预测哪些类型项目,比如到底是页岩气、深水还是LNG项目,最终会成为低油价下的最佳表现者,与其“孤注一掷”,不如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些“篮子”具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低油价环境下表现良好,并且未来价格上涨时能够带来更大的利益。简言之,项目多元化是抵御当前低油价环境带来不确定性的关键手段。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壳牌集团首席执行官范伯登谈到:“考虑到油价有降必有升,石油公司优化精简投资的同时,也要做加法,不能毁掉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关键是既要做好投资部署,也必须在能力上做好准备,保证在任何价格和成本的水平上都有竞争力。
第三,采取多种手段优化成本,特别是要关注结构性的、可持续的成本下降。2014年至2016年间,石油公司不断优化生产过程和费用,使得许多项目的盈亏平衡成本平均下降30%至50%。
随着未来投资复苏,业内也担心成本会否再次上升。与会专家提到,过去几年石油工业全产业链的成本下降,有相当一部分是结构性的、可持续的。比如,技术方面,数字化使得油气行业能够实现更高的钻井成功率、更高的采收率、更低的停机率和更高的产能利用率;管理方面,关注“做得更少”,而非“做得更多”,比如在流程再造、精简化和标准化等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效率提升、成本下降。
表 情: | ![]() ![]() ![]() ![]() ![]() ![]() ![]() ![]() ![]() ![]() |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