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下阀体1、上阀体2、阀杆7、驱动箱3、阀杆7和复合闸板,下阀体1、上阀体2上下安装形成完整阀体,下阀体1内设有水平流道,上阀体2连接在下阀体1上端,上阀体2和下阀体1之间通过法兰结构用紧固螺栓5、紧固螺母6固定连接成完整阀体。阀杆7下端穿过上阀体2伸入到下阀体1内部,阀杆7上端穿出上阀体2后与驱动箱3连接。复合闸板主要由闸板套筒8和蝶板9构成,闸板套筒8作为闸阀阀芯装在流道内,蝶板9作为蝶阀阀芯装在闸板套筒8内,闸板套筒8中间装有可转动的蝶板9。
如图4所示,蝶板9主要由圆形板和设置在圆形板中间的旋转轴9A构成,如图3所示,蝶板9上下两端的旋转轴9A设有分别活动套装于闸板套筒8上下侧壁开设的通孔8A中,如图5所示,阀杆7下端伸入到下阀体1后与闸板套筒8中的蝶板9顶端固定连接,即蝶板9上端的旋转轴穿出闸板套筒8上侧壁的通孔与阀杆7下端固定连接。下阀体1设有用于复合闸板上下移动的活动腔,上阀体2装于下阀体1活动腔的上部,活动腔位于流道上方且与流道相通,通过驱动箱3带动阀杆7上下升降移动,进而带动蝶板9和闸板套筒8组成的复合闸板在活动腔和流道内上下升降移动,控制闸阀的截止与开启。
如图2所示,阀杆7和上阀体2之间设有转向套筒4,转向套筒4套装于上阀体2的通孔中,阀杆7套装在转向套筒4中,阀杆7外壁一侧设有平行于阀杆7本身的凸条7A,转向套筒4内壁一侧设有平行于阀杆7的条形槽4A,凸条7A嵌装到条形槽4A中形成滑动副;转动转向套筒4通过凸条7A和条形槽4A之间的嵌装定位带动阀杆7转动,进而实现蝶板9的开启和关闭。 如图3所示,闸板套筒8内壁两侧设有限位块10,两个限位块10设置在蝶板9关闭位置的对称两侧旁,使得蝶板9只能在180度范围旋转,定位并限制蝶板9闭合时的准确位置以及蝶板9在闸板套筒8内开度的极限位置。
蝶板9的缺醒位置为闭合,位于与如附图5位置相垂直的位置。
蝶板9打开时如图5所示,是蝶板开启到最大开度时复合蝶板的结构图,此时限位块10限制蝶板开度的极限位置,蝶板位于流道中心处,调节阀门流量,实现蝶阀功能。
闸板关闭时闸板套筒8外壁和下阀体1流道内壁密封连接。蝶板关闭时蝶板9和闸板套筒8内壁之间密封连接,并且蝶板9上下两端的旋转轴和闸板套筒8上下侧壁的通孔之间密封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
当阀门关闭时,驱动箱3通过阀杆7控制复合闸板上下移动,控制阀门的截止与开启。蝶板9的缺醒位置为闭合位置,闭合位置为圆形板垂直于流道方向布置,通过驱动箱3一端连接的手轮驱动复合闸板上下移动,实现闸阀的开闭,实现闸阀的开启及截断功能。
当阀门需要快速开启时,转动转向套筒4,由转向套筒4带动阀杆7实现蝶板9的转动,调节流量,实现节流调节功能,蝶板的开度由转向套筒4转动的角度决定,并由转向套筒4上的限位块10限定蝶板9的极限位置。转动转向套筒4关闭蝶阀9后,再升起闸板,阀门流道内无结构增加阀门阻力。
当闸板套筒8在下阀体流道和活动腔内上下升降运动下长期使用后生锈失效,闸板套筒8无法升起,这种情况下还能够通过转动蝶板9进行蝶阀功能的使用。
当蝶板9在下阀体流道内旋转运动下长期使用后生锈失效,蝶板9无法打开,这种情况下还能够通过闸板套筒8上下升降运动进行闸阀功能的使用。
本闸-蝶式复合阀集闸阀与蝶阀于一体,集合两种阀门的优势,具有截止,节流的功能,增加的阀门的应用场所,分担启闭调节的压力,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
表 情: | ![]() ![]() ![]() ![]() ![]() ![]() ![]() ![]() ![]() ![]() |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