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20日,江汉采油厂32口长停井恢复生产累计增油超5000吨。江汉采油厂通过实施“地下、地面、井筒、效益”四位一体举措,着力抓好长停井复产与评价增储、与油藏治理的结合工作,成效显著。
画好作战图,有序分类治理。立足油藏,重新系统摸清320口长停井“底数”,分析生产历史,进行地层对比,储层再认识,精细油藏剩余油研究,落实长停井地质潜力。
科学制定计划,优化运行模式。优先实施投资少、见效快、潜力大的井,兼顾地面恢复难度及经济效益,采取分类、分级、分批恢复。2015年王北10-7井因高液高含水关停,原分析认为各层均已高水淹,无生产潜力。今年通过油藏特征重新分析,认为借助重力流作用,地下油水重新运移,在油藏高部位剩余油将重新聚集,所以对该井实施钻塞回采,恢复后日产油量5吨,阶段产油1100吨。
打好组合拳,统筹优化方案。长停井恢复生产与储层评价相结合,开展小断块储层潜力评价,为油藏评价提供线索,如潭71斜-2-8井为评价潜41层潜力,开展试油复产,初期日产8吨,阶段产油1053吨;与油藏治理相集合,结合井网调整、分层治理、水驱调整等科学实施,确保长停井恢复“效益油”。
组织团体战,确保实施效果。采油厂组织地质研究所、技术监督站、采油工艺研究所一同制定方案,推行地质工艺一体化、治理措施与后期维护并重,提高了措施针对性,提升了实施效果。
同时,将长停井恢复作为“精细注水、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开展重点区块综合治理的同时,实施恢复,及时跟踪评价已恢复井的效果,优化、推广下一批恢复方案,采取“边研究、边实施、边验证、再优化、再实施”的方式逐步开展长停井恢复工作,确保长停井复产周期延长,为采油厂稳产再添动能。
(祝俊山 胡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