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磷肥。抽查了12个省(区)143家企业生产的143批次产品,抽查企业数约为全国生产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重点对产品的有效磷、游离酸、水分、粒度或细度、包装标识等项目进行了检验,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9.1%,同比上次抽查下降了4.2个百分点。抽查发现13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5批次产品总养分项目不合格,1批次产品游离酸不合格,9批次产品水分不合格,2批次产品标识不合格。
(十八)农药。抽查了18个省(市)210家企业生产的210批次产品,抽查企业数约占全国生产企业总数的10%。重点对产品的有效成分质量分数、有效成分悬浮率、水分质量分数、酸度、碱度、乳液稳定性、pH值等12个项目进行了检验,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3.3%,同比上次抽查下降了0.2个百分点。抽查发现7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3批次产品乳液稳定性不合格,3批次产品pH值范围不合格,1批次产品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不合格,1批次产品水分不合格。
(十九)脱粒机。抽查了9个省(区)59家企业生产的59批次产品,抽查企业数约占全国脱粒机生产企业总数的39.3%,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0.2%,同比上次抽查上升了1.9%。本次抽查重点检验了产品的喂入装置、防护装置、紧固件、噪声、轴承温升、空载运转、安全标志等7个项目。经检验,共有6批次产品不合格,均为小型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合格项目主要涉及喂入装置2项次,防护装置1项次,紧固件6项次,轴承温升5项次,安全标志10项次。
(二十)农用薄膜。抽查了12个省(市)90家企业生产的90批次产品,抽查企业数约占全国生产企业总数的10%。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1%,同比上次抽查下降了2.2%。本次抽查产品主要为明示符合标准要求的棚膜和地膜,从抽查数据看,棚膜抽查合格率为100%,地膜合格率为98.5%。重点检验了产品的拉伸强度(纵、横向)、拉伸负荷(纵、横向)、断裂伸长率(纵、横向)、直角撕裂强度(纵、横向)、直角撕裂负荷(纵、横向)和透光率等10个项目。经检验,1批次小型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涉及厚度极限偏差和平均厚度偏差。
(二十一)滴灌带。共抽查了10个省(市)70家企业生产的70批次滴灌带产品,约占全国生产企业总数的14%。产品范围包括单翼迷宫式滴灌带和内镶式滴灌带。重点对外观、内径极限偏差、壁厚极限偏差、滴水孔/滴水口间距偏差、流量均匀度、抗堵塞性能、耐静水压试验/耐静水压性能、爆破压力、拉伸性能/耐拉拔性能、不透光性、炭黑含量等11个项目进行了检验。经检验,30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42.9%,其中,流量均匀度3批次、拉伸性能/耐拉拔性能18批次、炭黑含量19批次。本次抽查了集中产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39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46.2%。
(二十二)安全帽。抽查了9个省(市)60家企业的60批次产品,抽查企业数约占全国有证企业总数的17%。本次抽查重点检验了垂直间距、冲击吸收性能、耐穿刺性能、防静电性能、电绝缘性能、侧向刚性、阻燃性能、耐低温性能等11个项目,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6.7%,同比上次抽查持平。抽查发现4批次小型企业的产品不合格,其中高温冲击吸收性能、低温冲击吸收性能和浸水冲击吸收性能分别有3批次、2批次和1批次产品不合格,低温穿刺和浸水耐穿刺性能各有1批次产品不合格。
(二十三)安全带。抽查了6个省(市)50家企业生产的50批次产品,抽查企业数约占全国安全带生产企业总数的一半。本次抽查重点检验了零部件(盐雾试验)、整体静态负荷、整体滑落、零部件静态负荷、零部件机械性能、整体动态负荷、零部件动态负荷等7项指标,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6%,同比上次下降了8个百分点。本次抽查共发现3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2批次零部件(盐雾试验)不合格,1批次零部件静态负荷不合格。
(二十四)汽车用制动器衬片。抽查了12个省(市)60家企业生产的60批次产品,抽查企业数约占全国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总数的15%,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5%,同比上次抽查下降了4.2个百分点。本次抽查检验了产品的摩擦系数、磨损率、指定摩擦系数允许偏差、冲击强度、剪切强度、热膨胀率、压缩应变(常温、400℃)等8个项目。经检验,共有3批次产品不合格,主要质量问题集中在摩擦系数、磨损率和指定摩擦系数允许偏差不合格。本次抽查在集中产区河北、浙江和山东分别抽查了10批次、9批次和9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检出率分别为0、11.1%和11.1%。
(二十五)汽车灯具。抽查了10个省(市)60家企业生产的60批次产品,抽查企业数约占获得3C证书企业数量的10%。重点对产品的配光性能项目进行了检验。经检验,7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1.7%,其中,前雾灯1批次、后位灯3批次、制动灯2批次、后转向信号灯3批次、前转向信号灯1批次、后雾灯1批次。本次重点抽查了集中产区江苏省丹阳市和常州市的生产企业,抽查的36批次产品中,有4批次产品质量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1.1%。
(二十六)人民币鉴别仪。抽查了6个省(市)40家企业生产的40批次产品,抽查生产企业数约占全国生产许可获证企业总数的一半。本次抽查重点对主要性能、电磁兼容要求、安全要求三大类22个指标进行了检验,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5%,同比上次抽查下降了2.5个百分点。本次抽查发现6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1批次产品误辨率不合格,1批次电源端子骚扰电压不合格,6批次辐射骚扰场强不合格。本次抽查了集中产区浙江省30家企业30批次产品,占抽查总数的75%,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0%。
(二十七)镁碳砖。抽查了8个省(市)80家企业生产的80批次产品,抽查企业约占全国镁碳砖生产企业的40%,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5%,同比上次抽查下降了3.7%。本次抽查重点检验了产品的碳含量、氧化镁含量、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耐压强度、高温抗折强度等6个项目。本次抽查不合格产品共4批次,不合格项目主要涉及显气孔率1项次,常温耐压强度3项次。本次在集中产区辽宁抽查了50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4%。
(二十八)动力用煤。抽查了21个省(市)150家企业生产的150批次产品。重点检验了产品的灰分、全硫、汞、砷、磷、氯、氟、发热量8个项目,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9.3%,同比上次抽查下降了5.6%。发现不合格产品14批次,不合格项目涉及灰分1项次,氟14项次。本次抽查的大、中型企业占抽查企业总数的72%,不合格产品检出率分别为4%和6.9%;小型企业共抽查了42家,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9%。
(二十九)钢丝绳。抽查了18个省(市)90家企业生产的90批次产品,抽查企业数约占全国钢丝绳生产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3.3%,同比上次抽查上升了11.1%。本次抽查产品包括电梯用钢丝绳、重要用途钢丝绳和一般用途钢丝绳3个品种,重点检验了产品的破断拉力、钢丝直径、拆股钢丝抗拉强度、拆股钢丝反复弯曲、拆股钢丝扭转、纤维芯润滑剂含量、拆股钢丝镀层重量、缺丝等14个项目。经检验,共有12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主要涉及4个项目,其中钢丝直径4项次,中心钢丝直径6项次、拆股钢丝抗拉强度3项次、缺丝1项次。
(三十)阀门。抽查了9个省(市)80家企业生产的80批次产品,包括工业阀门和水暖阀门2个品种,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5%,同比上次抽查下降了5%。本次抽查重点检验了产品的铸钢件表面质量、阀杆直径测量、阀体壁厚测量、低压密封试验、上密封试验、高压密封试验、壳体试验、阀体材质成份分析等10个项目。经检验,共有12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工业阀门7批次,水暖阀门5批次,共涉及5个项目,其中阀杆直径测量2项次,阀体壁厚测量11项次,低压密封试验1项次,上密封试验1项次,高压密封试验1项次。
(三十一)高强度紧固件。抽查了8个省(市)40家企业生产的40批次产品,抽查企业数量约为全国生产企业总数的8%。本次抽查重点检验了螺栓螺纹通、螺栓螺纹止、螺母螺纹通、螺母螺纹止、螺栓楔负载、螺栓芯部硬度、螺栓脱碳层、螺母保证载荷等17个项目,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7.5%,同比上次抽查下降了7.5%。经检验,共有3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主要涉及螺栓螺纹通1批次,螺母螺纹通1批次,螺母螺纹止1批次,螺栓芯部硬度1批次,连接副扭矩系数1批次。本次在集中产区浙江、河北、上海和江苏,分别抽查了14批次、4批次、6批次和7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检出率分别为7.2%、25%、0和14.3%。
三、跟踪抽查分析
本次抽查的产品中,近5年已连续跟踪抽查3次以上的产品共有18种,占抽查产品类别总数的58.1%。本次对299家上次抽查不合格的企业进行了跟踪抽查,发现有65家企业由于已不再生产同类产品或已停产停业等原因未抽到样品,实际抽样检验234家企业的产品,202家企业的产品本次抽查合格,有32家企业连续两次产品质量抽查不合格。
表 情: | ![]() ![]() ![]() ![]() ![]() ![]() ![]() ![]() ![]() ![]() |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