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记者从四川石化了解到,公司一季度出口保税航煤13.5万吨,同比增长24.8%,再创同期历史新高。
近年来,四川石化推动炼油产品结构调整,深耕国际航空运输细分市场,保税航煤业务5年间增长率达700%。这不仅为中国石油保税航煤整体份额贡献了近四成,更为我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注入澎湃的能源动力。
锚定时代坐标
为新经济备好“能源粮”
3月31日,在四川成都,美国网红博主“iShowSpeed”体验熊猫、火锅等中国文化的直播吸引超600万网友在线观看。随着我国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ChinaTravel”的热潮席卷全球。
据四川日报报道,作为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成都国际航空枢纽2024年出入境人员激增至570万人次,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8.5%,四川省成都市逐步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
新经济潜力显现,能源消费市场再添“增量”。在四川石化生产经营管理例会上,四川石化公司负责人指出,随着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航煤市场大有可为,炼化企业要充分优化产品结构,扩大航煤产品规模。
近年来,四川石化将企业转型方向与经济社会需求深度契合,坚定实施“航煤战略”,为国际门户航空枢纽提供能源保障。
保税航煤作为国际航班用油的主要形式之一,需要炼化企业通过来料加工方式进口原油产出航煤,再出口至国内保税机场。2019年,四川石化成为中国石油首批打通保税航煤出口业务的炼化企业之一。自此,公司深耕保税航煤细分产品市场,保障了省内90%以上保税航煤需求,今年年初以来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如今,在双流、天府这两座4F级国际机场,一批批海外游客纷至沓来,一件件“新国货”畅销世界,四川石化正用“能源引擎”勾勒出一条条“空中蜀道”,让“内外循环”不断迸发新活力。
聚焦内核升级
以过硬品质打造“金字招牌”
4月7日,在四川石化航煤管输首站,操作人员周大勇通过电话与50公里外的中国航油末站沟通:“现场流程已核对无误,按本次计划量送油。”随着机泵转动、阀门开启,本月首批1.1万吨保税航煤通过长输管线,以超过200立方米/小时的流速直奔天府国际机场保税油库。
资料显示,以加工贸易形式出口保税航煤具备综合成本低、业务稳定性高等优势,但由于复杂的业务流程,市场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如何精准施策,将准入门槛转变为企业的“护城河”?
四川石化是首个以全程管输的形式打通保税航煤流程的炼化企业。公司通过“管线+铁路+公路”全方位物流系统的构建,紧密串联市场终端,在质量把控、效率提升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能源动脉”自此畅通。
四川石化加强沟通协作,与国际事业公司、中国航油等伙伴单位建立起常态化沟通机制,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在面临周期性供需变化时,及时响应双方计划需求,实现资源合理调配。
除此以外,公司严把分析质量关,以稳定可靠的航煤产品质量,赢取用户信赖。
今年1月,在中国航油与中国国产航空油料鉴定委员会、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同组织开展的中国航油2024年度实验室能力验证(CNAF2024PT01)活动中,四川石化分析测试中心从全国189家实验室中脱颖而出,被评定为“优秀单位”。
公司分析测试中心连年取得荷兰IIS组织实施的航煤能力验证“优异”的评定,航煤检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争取国际航空公司认可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长期主义
书写转型升级新篇章
转型发展道路并非总是坦途——一段时期内,行业不确定性增加,市场增长停滞。四川石化在保税航煤业务开通初期,省内市场份额仅有15%,风险抵御能力低,随时面临跌价风险。
逆风执炬,考验的是企业稳中求进的战略定力。“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短暂的低谷正是布局的良机!”在方向抉择的十字路口,四川石化领导班子的表态掷地有声。
公司坚持以长期主义创造价值,与伙伴单位合作突围,以生产基地为支点,构建涵盖产业链各环节的航煤产业共同体,强化沟通协调与库存经营,加大区域内用户的需求保障力度,最终实现市场份额逆势跃升。
主动作为的企业,会赢来更多支持。“我们将通过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全力帮助企业稳预期、拓市场、提信心,为企业外贸业务高质量发展添能赋力。”3月3日,在四川石化与成都海关、天府新区海关的座谈会上,成都海关稽查处有关负责人的表态,引得参会人员频频点头。
2024年9月,在成都海关的支持下,四川石化作为首批改革试点单位,保税航煤出口的检验监管模式由“批批检验”调整为“批次检验”,公司保税航煤的出口通关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正是企业与用户共克时艰,赢得了合作单位的信任,也迎来了后续业务的顺利开展。”四川石化计划经营部高级主管刘宏玉说。
当前,炼化行业转型发展的新篇章正在书写,而四川石化正以充沛的能源动力,支撑川渝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为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