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不见“蜘蛛网”,低头没有“拉链路”。近日,南京南部新城综合管廊基本建成,这也标志着南京省级管廊试点片区建设工作全部完成。
管线“集体宿舍”长啥样,“管家”配得好不好?3月8日下午,新江苏来到南部新城对综合管廊进行实地探访。
地下八米处,承天大道干线管廊、承天大道缆线管廊、汇景北路支线管廊三线交汇,电力、供排水、燃气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走入干线管廊电力舱内,电缆整齐排布通向远方,中间留出的空间还能供人自如行走。
不一会儿,一个“投影仪”缓缓从远处驶来。中铁四局南京南部新城一经理部技术员张永传介绍说,这是管廊配备的智能巡检机器人“管家”。
虽然个头不大,但机器人集成了360度环视摄像头和红外摄像头与多种传感器,能够准确监测到周围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数据。它不仅可以自动完成预设的巡查任务,还可以人工操作,对重点地段进行查看。
依托智慧线系统,机器人与管廊内的各种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将即时传回控制中心。智慧线系统还集成了安防、通讯定位、火灾预警等多个功能。
“智慧线系统就像我们的神经,而控制中心就像我们的大脑。”张永传说。控制中心大屏幕上,管廊内部风机、水泵等设备运行与空气监测等数据一目了然。管廊内机器人、人员位置实时更新,一旦发现侵入等问题便会发出告警。“有了这些技术的应用,管理人员不出控制中心,就能了解运行情况并第一时间处理。”
“集体宿舍”的消防安全也十分重要。为此,管廊内部配备了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还专门配备了储水、水泵等设施。据工作人员介绍,与一般喷淋系统相比,这套系统压力大、用水量小,能形成“水膜”,通过快速隔绝空气从而扑灭火灾,同时也不易引发渗水导致的次生设备损害。
2016年,南京申报成为江苏省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重点针对江北新区和南部新城两个试点片区开展建设。按照“小街区、密路网”理念,南部新城目前已建成总长度超过26公里的14条综合管廊,构建起以干、支线综合管廊为支撑,缆线管廊为重点的管廊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