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川省多地受强降雨袭击,多区县发布地质灾害橙色预警,大范围黄色预警,防洪防汛工作形势严峻。
西南石油局积极落实防洪防汛保障措施,多层级加强防洪防汛组织管理、多角度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多手段开展地质灾害风险监测,夯实夏季安全生产根基,确保生产经营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整体受控。
提早部署 多层级加强组织管理
7月以来,暴雨的频繁来袭,让防洪防汛工作成为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实际上,西南石油局相关工作早在年初就已经启动。
今年4月,该局超前谋划,成立抗洪抢险组织机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并分片区设立应急指挥部、确定各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及职责;各二级单位成立相关组织机构,做到组织有序、分工明确。同时,下发《关于做好汛前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各单位根据要求积极组织隐患排查,并及时将隐患排查结果按要求上报。截至4月底,生产运行管理部、安全环保处、基建处联合行动,加强汛前隐患排查工作,现场确认隐患整改85处,并审批治理方案。
根据西南石油局编制实施的《防洪防汛管理实施细则》,防洪防汛工作已列入常态化管理,既注重汛期的天气预警、防洪防汛项目监测、应急处置,又注重非汛期的防洪防汛项目排查,实现早发现、早治理。该实施细则运行三年来,有效确保汛期生产平稳运行。
重点管控 多角度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
进入汛期后,关键隐患点的巡查和治理进入关键时期。西南石油局各单位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及领导带班制度,并实行汛期日报制,每日将各地气象信息录入汛期日报信息系统,做到资源共享,确保应急情况得到有效处置。
汛期油气长输管道防护历来是防洪工作的重点。该局严格按要求开展管线巡检,定期在元坝气田信息化系统复查巡线轨迹,规范巡检内容,确保酸气管道日常巡护保质保量完成;净化公司对厂内电力及仪表系统、厂外电力线路开展全面的预防性防雷、防静电接地检查,提升电力系统抗自然灾害干扰能力;华星公司加派人员加强对过河跨桥、易滑坡垮塌管线的巡查力度;油气销售中心对穿跨越、护坡堡坎、低洼阀室等关键点位设置检测设备,实施监测现场变化情况,保障辖区内1053公里长输管道,78座阀室,32座输配气站平稳运行。
该局部分采气井站、管道位于低洼地带或河道附近,极易在雨季发生洪涝灾害。为此,相关部门积极与当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气象部门沟通,签署气象服务协议,根据气象信息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完善企地、企企应急响应协调机制。
同时,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开展防洪防汛专项应急演练,针对风险较大的点位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使其针对性、操作性更强。
技术支撑 多手段开展地质灾害风险监测
“打开电脑软件就能第一时间把监测信息传回去。”西南石油局于2018年建设使用北斗地灾监测系统,推行重点风险点地灾监测。目前,定位监测、位移计、雨量监测计、水位监测计等设备,可实现自动数据采集、实时解算传输、数据分析、信息共享、自动预警等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光纤声波监测、无人机巡线及应急处置等高科技手段也陆续上阵,进一步确保灾情的精准传递和处置。当酸气管道受地灾影响,发生位移或变形后,光纤声波监测系统可识别、定位异常情况,并进行短信推送异常信息。在元坝气田地处的崇山峻岭中,无人机巡线及应急处置系统,可利用无人机挂载点火装置从管理中心起飞,飞行至管道泄漏事故地点进行“投弹”点火,实现精确及时处理险情。
“汛期监测除了科技手段,还需要加强人防。”采气二厂应急管理负责人表示。目前,24000余个集中应急疏散广播、33个防空警报器、22个集中区大功率号角已覆盖至元坝气田沿线各村各户,及时将暴雨和预警信息传递给民众。
此外,石油工程板块各单位也全面进入防洪预警状态,加强员工驻地、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同时,车辆管理中心针对夏季行车安全特点,进一步加强车辆行驶路线和车况检查,确保汛期交通安全。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