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核电技术的安全性明显提高,三代技术的堆芯融化概率总体降至低于10-5/年,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概率降至小于10-6/年。具代表性的AP1000技术采用毋需外部能源系统、仅依靠自然驱动力的非能动应急系统,可完全避免福岛事件中外部电源失效导致堆芯过热的风险。
▲核电二代、二代加与三代技术的参数对比情况
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开展四代研究。第四代核能系统由美国能源部在1999年提出,在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较三代堆型有望实现较大飞跃。2002年,美国联合10余个国家、机构提出四代核能系统的概念,将钠冷快堆、铅冷快堆、气冷快堆、超临界水冷堆、超高温气冷堆、熔盐堆等6种堆型确认为重点研发对象,并预计将于2030年开启商业化进程。
核电发展彰显巨大潜力
受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事件影响,我国核电产业进入低谷期。但是,国家支持核电发展的信心并没有动摇,鼓励大力发展核电行业的政策仍在频出。2011年以来,核电行业及核电装备制造行业出现了重大政策转变,从“暂停”到“恢复”、“加紧建设”。
从政策规划面来看,我国核电发展空间巨大。根据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及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于2016年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到202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我国在运核电机组:截止2018年3月31日,我国共有38台在运核电机组(不含台湾地区),在运行装机容量3693.3万千瓦。
截止2018年3月31日,我国在运核电机组容量3693.3万千瓦时,在建核电机组容量2174.5万千瓦时,与国家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相比,在运+在建核电机组容量仅达到目标水平的67%;若要达到国家规划水平,对应未来3年至少需要开工2932.2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对应23台左右的机组需要开工。中国核电有望迎来大规模重启,进入有史以来的最快发展期。
表 情: | ![]() ![]() ![]() ![]() ![]() ![]() ![]() ![]() ![]() ![]() |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