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
兴业杯“中国铸造大工匠”评选活动始终把“工匠精神”所倡导的精益求精放在首位。评选活动面向全国铸造行业内企事业单位一线岗位上从事生产、技术、研发等工作的员工及团队。此次兴业杯“中国铸造大工匠”评选,为了吸引基层一线职工参评,在单位推荐之外,还开设“个人自荐申报”参评渠道。
评选活动由各地方铸造协会、中国铸造协会分支机构依照兴业杯“中国铸造大工匠”评选量化标准,组织行业企业从基层着手、层层推荐、评比筛选。坚持“德能兼备、优中选优、自下而上、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确保评选活动程序科学规范,确保“能工巧匠”具有典型意义和引领作用,确保“独门绝技”被行业认可和企业推崇。
按照活动程序,首先在各省市铸造协会、中国铸造协会各分支机构逐级推荐、层层把关的基础上,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推荐对象进行初审,初审后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候选人建议名单,再由专家对兴业杯“中国铸造大工匠”正式候选人进行现场实地考核,考核结果提交评选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定,经网络媒体公示后,最终确定兴业杯“中国铸造大工匠”正式人选。
活动自启动以来,收到各单位上报的参评人员179人,其中个人176名、团体3个,涵盖了铸造、铸造模具各个领域,先进事迹均具有典型性、时代性和引领性。
5月18日,由十余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通过集中审议,对活动推荐人选进行了评议,推选出李凯军等17名“中国铸造大工匠”和“中国铸造大工匠”提名奖候选人。紧接着,专家组又前往浙江、福建、江西、广西、贵州、宁夏、吉林7省的铸造企业对“中国铸造大工匠”候选人进行实地考察。倾听群众意见,面对面了解候选人实际情况,从而保证了评选表彰活动公平公正。
6月1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中国铸造协会隆重举行了“兴业杯”中国铸造大工匠颁奖盛典。在全行业的注目下,5名“中国铸造大工匠”披红戴花上台领奖,在行业200万从业人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地激发了中国铸造人的工作热情,为推动中国铸造由大变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薪火相传
2017兴业杯“中国铸造大工匠”出炉后,中国铸造协会制定了宣传计划,将兴业杯“中国铸造大工匠”事迹编辑成册,在全行业广泛宣传“中国铸造大工匠”的优秀事迹,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叫响“中国铸造大工匠”品牌。
借助大工匠评选活动,中国铸造协会在全行业进一步加强以提高职工素质为目的的职工技能培训,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工人培训体系,通过系统的、专业的、全方位的职工培训,为培育工匠搭建平台,不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十三五”期间,中国铸造协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要积极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加大研发培训产品经费投入,探索项目化运作方式,充分整合行业资源,调动行业企业的力量抓好技能培训工作。要坚持基础培训与岗位培训、实用技能培训与急需技术培训、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广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和技术资格培训,不断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和帮助职工学技术、提技能、长才干。
同时要发挥兴业杯“中国铸造大工匠”传、帮、带作用,放大示范、引领、辐射效应。把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经历、方式方法,尤其是把绝技绝活向职工传授、让职工传承。要逐步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广泛开展多工种、多岗位的师带徒活动,拓展技能传、帮、带的形式和途径,营造“师爱徒真心授技术、徒拥师全心学经验”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完善工匠带徒传艺平台,建立“名师”、“高徒”档案和技能人才库,广泛开展演(展)示活动。通过现场演示、展示、巡回交流、成果展览、网上展播等,集中展示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和绝技绝活,推广“先进技术操作法”,激发广大职工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争当好工匠的内生动力。
表 情: | ![]() ![]() ![]() ![]() ![]() ![]() ![]() ![]() ![]() ![]() |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