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正处在动能转换的换档期,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虽然不断涌现,但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
(二)创新发展路径有待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需摆脱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创新模式、理念和发展路径,统筹处理培育新产业和改造旧产业、稳增长和调结构、政府引导和市场作用关系等重大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三)科学有效发挥市场作用有待加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形势,部分地区、部分行业为促投资、稳增长,还有“一哄而上”的冲动。同时,制造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下滑趋势、部分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过大等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必须及时出台政策措施加以引导。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五大工程”等实施力度。制订发布制造业企业“双创”平台培育计划,以提升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创业创新技术支撑能力为重点,开展制造业企业“双创”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机器人、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创新中心建设,指导和推动省级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培育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突破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等关键技术装备。继续组织实施“一揽子”重点突破行动和“一条龙”应用计划,完善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加强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整机(系统)和基础技术互动发展。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开展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示范,实施生产过程清洁化、水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改造。围绕重点领域研发一批关键系统和核心部件,推动一批国外对我限制出口、国内亟需的关键装备取得突破,如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高档数控机床。
(二)扩大试点示范城市(群)覆盖面。选择20—30个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城市(群),继续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创建工作。指导试点示范城市(群)在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任务实施路径和配套政策举措方面先行先试。一方面加大工作协调和督促力度,建立考核评估体系,形成中央、省、试点市聚焦重点领域,协同支持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发挥上下联动机制作用,加强引导和规范,实现各地制造业差异化发展。
(三)加快重大标志性项目建设。继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对于尚在实施过程中的2016年度重大标志性项目,要进一步明确分工和进度要求,确保项目实施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的短板和瓶颈,继续遴选一批基础条件好、关联程度大、长期制约产业发展、未来2—3年内有望取得突破的项目,作为2017年度重大标志性项目,集中力量重点攻关。
(四)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深入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重点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基础能力提升、绿色制造推广、高端装备发展等重大工程。继续做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宣传推广工作,加强对企业、地方和金融机构的引导。完善企业技术改造重大项目库,编制年度导向计划,加强信息共享与产融对接,发展符合技术改造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五)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行业准入规范管理,构建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实施更加精准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政策向普惠性、功能性转变,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贸易等政策的联动配合。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推动落实已出台的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六)务实推进国际交流合作。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利用双边及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中国制造2025”与相关国家工业发展战略对接,共同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扩大国际智能制造合作,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投资合作,推动落实国际产能合作重大项目,实现合作共赢。
表 情: | ![]() ![]() ![]() ![]() ![]() ![]() ![]() ![]() ![]() ![]() |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