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这几年来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感受到无论是产业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的速度都比以前快很多,所以变革的大潮确实是汹涌澎湃!
虽然现在有很多概念、很多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但是我们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知晓推动变革的最基础的东西是什么、发生变革的核心部分是什么。
所有的这些变革的起点是感知,进而产生核心的一条数据链。”
这是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先生受邀参加2017全球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峰会时发表主题演讲的一个开头。
确实,传感器是万物互联的基础,智能时代的需要,也造就了传感器产业的大发展。最为直观的是手机,iPhone 4只配备4颗传感器,而到了iPhone 8已增加至12颗。
对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中国信通院与中国高端芯片联盟还在峰会上联合发布了智能传感器产业地图。就智能传感器产业链、重点产品、国内产业地域分布特征等进行了梳理,较为全面、清晰、完整地构建了智能传感器技术产业全景图。
产业链条
智能传感器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其最大的价值就是将传感器的信号检测功能与微处理器的信号处理功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国内智能传感器市场中,本土企业竞争力较弱,跨国公司占据了87%的市场份额。不过,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也趋于完备,设计制造,封测等重点环节均有骨干企业布局。
智能传感器产业链
研究与开发
本土智能传感器技术研发明初步展开,国内例如北大、东南大学、214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已开展深入技术研发。同时,以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苏州微纳中心等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已建立起智能传感器中试服务平台,助推国内产业创新发展。
国外:AT&T Bell Laboratories 、IBM、IMEC微电子研究中心、微电子研究所、弗吉尼亚大学、马里兰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IT、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
国内: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工业技术研究院(台)、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研究所、天津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电子所、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设计
国外:应美盛、楼氏电子、Maradin、MicroVision、Qualtre、Maxim、Cirrus Logic、村田制作所、ST、索尼、博世、博通、高通、欧姆龙、旭化成微电子、ADI、NXP、英飞凌、爱普科斯、霍尼韦尔。
国内:美新半导体、深迪半导体、歌尔声学、明皜传感、瑞声科技、芯奥微、敏芯微电子、康森斯克、多维科技、豪威科技、格科微电子、思比科、汇顶科技、美泰科技、士兰微、高德红外
制造
国外:格罗方德、Teledyne DALSA、爱普生、Semefab、Silex、索尼、Fraunhofer ISIT、Tronics、博世、ST、旭化成微电子、ADI、NXP、英飞凌、爱普科斯、霍尼韦尔。
国内:台积电(台)、中芯国际、联华电子(台)、华润上华、上海先进半导体、华虹集团、美纳科技、士兰微、罕王微电子、中航微电子、国高微系统、离德红外
表 情: | ![]() ![]() ![]() ![]() ![]() ![]() ![]() ![]() ![]() ![]() |
验证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