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泵阀制造网 > 泵阀学院 > 解决方案 > 泵机械密封常用冲洗冷却方式及冲洗方案

泵阀学院

泵机械密封常用冲洗冷却方式及冲洗方案
2017-5-28 11:39 中国泵阀制造网 作者:佚名 点击:3112
【中国泵阀制造网 解决方案】水泵机械密封冲洗冷却的种类较多,常用的冲洗冷却方式有除了上述几种冲洗冷却方式以外,还常采用的一种冲洗冷却方式为局部循环冲洗冷却。该种冲洗方式是借助于泵送叶轮,使密封腔内介质进行循环,带走端面摩擦热。该种方法适用于当泵进、出口压差很小的场合时。则可采用贯穿冲洗冷却。密封介质温度较高时,可采用外冲洗冷却。

  一、水泵机械密封冲洗冷却的种类较多,常用的冲洗冷却方式有:

泵机械密封常用冲洗冷却方式及冲洗方案-中国泵阀第一网

  1、自冲洗,冲洗介质由泵的出口端通过接管引入密封腔。

  2、反冲洗,冲洗介质由泵的入口端通过接管引入密封腔进行反冲洗。

  3、贯穿冲洗,把自冲洗和反冲洗两者结合起来的结构称为贯穿冲洗。

  4、外冲洗,是把外系统有压力的介质通入密封腔中,改冲洗介质与密封腔内介质相同,或对工艺生产没有影响的介质。

  除了上述几种冲洗冷却方式以外,还常采用的一种冲洗冷却方式为局部循环冲洗冷却。该种冲洗方式是借助于泵送叶轮,使密封腔内介质进行循环,带走端面摩擦热。该种方法适用于当泵进、出口压差很小的场合时。

  以上冲洗方式都是利用压力差使介质流动而达到冲洗冷却的目的。具体采用什么方法,需要根据压力、温度等情况而定。如一般单级离心泵,密封腔压力小于泵出口压力而大于进口压力时,采用自冲洗冷却或反冲洗冷却均可。当密封腔采用自冲洗冷却。当密封腔压力与进出口压力相接近时,则可采用贯穿冲洗冷却。密封介质温度较高时,可采用外冲洗冷却。

  二、水泵机械密封API682标准冲洗方案::

  PLAN11出口自冲洗:

  介质由泵的出口经管线进入机械密封实施冲洗。

  适用情况:

  1、清洁介质(介质本身须清洁)

  2、介质温度不高于110℃

  3、泵进出口间的压差不能大于10Bar(大于10Bar。则需设节流阀)

  PLAN13入口自冲洗:

  介质由入口经管线进入机封实现液体的循环流动

  适用情况:

  1、泵进出口压力差大于10Bar

  2、清洁介质

  3、介质温度不高于110℃

  PLAN21出口冷却自冲洗:

  介质由泵的出口经冷却器降温后,再进入机械密封,实现对密封的冷却。

  适用情况:

  1、介质温度高于110℃

  2、清洁介质

  PLAN52不加压冷却方式:

  利用压力小于工艺流体压力但不低于大气压力的阻隔流体,注入密封室中。由于隔流体压力小于工艺流体压力,少量工艺流体泄漏至阻隔流体中,被阻隔流体出密封室,到密封系统或放空系统中进行处理,从而避免工艺流体的直接排放大气和环境的污染。

  技术要求:

  1、低压阻隔流体防止渗漏,但阻隔液压力不得低于0.7公斤/厘米

  2、阻隔流体须清洁,润滑,且和介质相溶

  3、阻隔流体的流向应与轴的旋向相同

  适应场合:

  低沸点、易汽化的介质

  危险品

  不允许介质被污染的制药行业

  PLAN53加压冷却方式:

  利用压力大于工艺流体和大气压力的阻隔流体注入密封室中,由于阻隔流体压力大于工艺流体压力,防止了工艺流体向阻隔流体的泄漏,从而有效地防止工艺流对大气和环境的污染。

  技术要求:

  1、阻隔流体压力至少比密封腔压力高1-2公斤/厘米

  2、阻隔流体须清洁,润滑,且和介质相溶

  3、阻隔流体的流向应与轴的旋向相同

  适应场合:

  易结晶或固化的介质

  易聚合介质

  常温含颗粒的介质

  PLAN54加压冷却方式:

  利用加压泵给阻隔流体加压,压力比工艺流体压高1-2公斤/厘米2一方面,提高阻隔流体的循环速度,加快对密封面的冷却;另一方面,阻止工艺流体通过内侧密封向阻隔流体系统的泄漏,避免工艺流体对大气和环境的污染。

  技术要求:

  1、阻隔流体压力比密封腔内工艺流体压力高1-2公斤/厘米

  2、阻隔流体须清洁,润滑,且和介质相溶

  3、阻隔流体的流向应与轴的旋向相同

  适应场合:

  高温含颗粒的介质

  热流体

  低温介质

我要发布稿件>> (平台联合众多媒体为您助力)

(来源:未知)

本文标签: 水泵 机械密封 离心泵 
投稿箱:
如果您有泵阀行业、配件行业、泵阀技术、采购选型、产品检测维修等文稿需要发布,或资讯合作,欢迎与本站编辑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 邮箱:Service@pv001.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泵阀制造网”的文稿,其版权属于中国泵阀制造网所有。任何网站、媒体及个人以任何方式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泵阀制造网 http://www.pv001.com,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引用或转载其他来源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该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简接责任。任何其他网站、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