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泵阀制造网 > 泵阀学院 > 行业论文 > 水下平板闸阀阀座密封技术探讨~2

泵阀学院

水下平板闸阀阀座密封技术探讨~2
2016-9-17 09:48 中国泵阀制造网 作者:佚名 点击:1725
【中国泵阀制造网 行业论文】水下平板闸阀阀座密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水下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对水下闸阀密封试验测试%几种典型阀座密封结构及密封机理%闸阀关键部件材料选择和热喷涂技术等进行阐述,得出水下闸阀阀座密封结构设计要求点,即首先根据油气介质的工作压力%气质条件来确定密封方式; 其次是设计的阀板与阀座金属密封面在低压状态下必须具有自密封性; 再者是设计的阀板与阀座需始终保持浮动状态; 最后是应选择合适的阀座与阀板

2.2 分体式阀座密封

分体式阀座是将单阀座划分为2部分,即前阀座和后阀座(根据阀板位置而定)。此类密封技术主要是NOV T3公司的HPTTM密封结构和WOM公司Magnum闸阀的Sual-Sea1TM密封结构。前者属于单向密封,后者属于双向密封。图3为HPTTM'密封结构示意图。

HPT™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3   HPTTM密封结构示意图
    Fig. 3   Structural schematic; diagram of HPT TM seal     


      HPTTM密封结特点是:阀板两边对称布置1组分体式阀座(前阀座和后阀座),后阀座与阀体端面布置2个回弹式PEEK材料的U形密封圈,2个密封圈开口方向相反,主要是保证阀体流道(上游和下游)和阀腔内的油气介质不会在后阀座与阀体端面处的间隙中流通。后阀座和前阀座圆周面上分别安装1个波浪式固定环,主要作用是安装时定位。前阀座端面与后阀座内槽端面间安装有C形密封圈,单向流动,只允许油气介质从阀体流道(上游和下游)进入阀腔内,逆向不可流。

另外,该密封结构独特之处是在前阀座和后阀座接触面上设计了台阶,主要目的是防止油气介质中的固体颗粒进入阀腔内。 

工作原理:此阀处于关闭状态,当油气介质进入阀体流道上游,可以通过上游前阀座与后阀座端面和圆周间隙,经C形金属密封圈进入阀腔内,阀腔内的油气介质进入下游前阀座与后阀座的圆周和端面间隙,此时C形密封圈两端形成压差,促使C形密封开口张开,形成密封屏障,阻止油气介质进入阀体下游流道,如图4中的蓝色箭头表示。另外,由于油气介质的压力,上游前阀座和后阀座相对运动,阀板、下游前阀座和后阀座向下游运动,致使后阀座与阀体端面、前阀座和阀板接触面、阀板与下游前阀座面、下游前阀座与下游后阀座内部端面、下游后阀座与阀体端面形成金属自密封(金属与金属密封),如图4中的红色箭头所示压力。外加两端面开口方向相反的U形密封圈,保证整个闸阀在关闭状态下实现下游的密封。

HPT™密封结构工作原理

WOM公司生产的Magnum闸阀Sual-Sea1TM密封结构如图5所示。一个闸板两边各配置1组分体式阀座(前阀座和后阀座),后阀座和阀体的端面和圆周面分别设有径向密封圈和轴向密封圈,前阀座和后阀座内接触圆面设有轴向密封圈。该密封件组合正常状态下可完全隔绝阀体流道和阀腔间的油气介质流通,实现闸阀上、下游同时密封,即双向密封。

工作原理:当闸阀处于正常关闭状态时,上游油气介质压力推动阀板、下游前阀座和后阀座向下游移动,同时上游前阀座和后阀座相对运动,除了上游前阀座和后阀座间的密封圈形成软密封外,其余全部是金属密封,实现闸阀的上游密封,如图6a所示;当闸阀处于正常打开状态时,油气介质完全流通,油气压力分别推动上、下游的前阀座和后阀座相对运动,实现阀腔和阀体流体通道的密封,如图6b所示;当油气介质酸性大、温度高时,密封件的长时间服役会造成主密封件失效,上游油气介质经上游后阀座和阀体端面进入阀腔,但阀板与下游前、后阀座相互接触面由于油气压力形成自密封,保证闸阀的下游密封,如图6c所示。

Sual Seals™密封结构示意图

Sual Sea™哪密封结构工作原理图

对比分析上述3种密封结构,单阀座密封结构较简单,但由于波形弹簧的正常弹性变形有限,为保证波形弹簧更长的使用寿命,此类密封结构比较适合于油气井压力不高的浅海区;分体式阀座结构比较复杂,主要是油气压力实现金属自密封,压力越大,密封效果越好,可通过设计阀座结构为浮动,保证平板闸阀阀板与阀座之间的摩擦力较小,适合于高压油气介质的深海区,水下服役周期更长;防砂方面,NOV T3公司的HPTTM密封结构设计独特,通过设计凸台结构,防止油气介质中的固体颗粒进入阀腔内,延长闸阀寿命,比较适合于含砂量大的油气井。


我要发布稿件>> (平台联合众多媒体为您助力)

(来源:中国泵阀第一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泵阀行业、配件行业、泵阀技术、采购选型、产品检测维修等文稿需要发布,或资讯合作,欢迎与本站编辑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 邮箱:Service@pv001.com。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泵阀制造网”的文稿,其版权属于中国泵阀制造网所有。任何网站、媒体及个人以任何方式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泵阀制造网 http://www.pv001.com,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引用或转载其他来源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该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简接责任。任何其他网站、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