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调节阀的发展,在国外主要是推出了套筒调节阀,在国内主要是联合设计了单座调节阀、双座调节阀、角形调节阀等老产品;七十年代产生了偏心旋转调节阀;八十年代主要是精小型调节阀;九十年代主要是解决特殊疑难阀的使用问题,以往在使用上的老大难相继被解决,如高压阀的汽蚀问题、强腐蚀介质的腐蚀问题、不干净介质的堵塞问题、超小流量的调节问题、0.2秒紧急动作等,但较长一段时间里,均没有新的调节阀品种问世。直到1998年,新一代产品——全功能超轻型调节阀,它主要针对调节阀使用存在的问题——调节阀功能不齐全、可靠性差、调节阀笨重,并对此进行立项逐一攻关的结果。它综合了旋转类调节阀的优点而产生的又一新品种,具有功能齐全(故称全功能)、重量轻(比单、双座阀、套筒阀等老产品轻70%~80%,比80年代的精小型阀还轻40%~50%,故称超轻型)、高可靠性的特点,对整个调节阀产生了重大突破,它使中国的调节阀水平大大地提高,并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作为新的一代产品,它必将取代老一代产品,成为下一世纪调节阀的应用主流。
从本世纪初到现在的七八十年的时间里,调节阀还处于第一代产品的水平上。其特征是:
①以六、七十年代水平的单座调节阀、双座调节阀、套筒调节阀为主导产品;
②这代产品功能不齐全,不得不依靠扩充产品品种、变型来适应各种不同的场合,造成了品种规格繁多,对调节阀使用、计算、选型、调校、维护、备件等要求特别高;
③可靠性差,使用的问题多;
④十分笨重。
第二代产品将从可靠性、功能、重量上得到突破。其特征是:
①全功能超轻型阀代替众多可靠性差、功能不齐全、又十分笨重的产品,即以它代替第一代的主导产品单座调节阀、双座调节阀、套筒调节阀,成为第二代主导产品;
②电子式电动全功能超轻型阀逐步取代传统的因原执行机构可靠性差,不得不采用的“气动阀+电气阀门定位器+气源”的组合方式,从第二代产品的气动阀使用为主变成以电子式电动阀为主,这代产品预计要10年时间(2000~2010年)。
第三代产品就是智能化。在应用上的特点是:
①与计算机接口;
②可靠性更加提高,故障率进一步下降;
③调节阀的品种以及对调节阀的使用要求进一步的简化。
(来源:中国泵阀第一网)
上一篇:调节阀的发展及应用
下一篇:国标对调节阀泄漏量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