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泵阀制造网 > 泵阀学院 > 市场分析 > 2015-2016年我国电动叉车行业现状分析

泵阀学院

2015-2016年我国电动叉车行业现状分析
2016-8-1 17:49 中国泵阀制造网 作者:佚名 点击:339
【中国泵阀制造网 市场分析】据我国电动叉车行业现状分析,叉车是一种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叉车的使用范围如此的广泛,也使得叉车的制造行业的销量状况也稳步提升。现对2015-2016年我国电动叉车行业概况及现状分析。

  据我国电动叉车行业现状分析,电动叉车是一种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叉车的使用范围如此的广泛,也使得叉车的制造行业的销量状况也稳步提升。现对2015-2016年我国电动叉车行业概况及现状分析。


  但是,因为国情的不同,国内的销售和国外的状况完全不同,那么接下来就跟着小编来看看我国电动叉车在海外的市场状况是怎样的吧。

  我国电动叉车制造行业从2009年4季度已经走出了销量下滑的困境,2010年在国内市场实现全面复苏,并以跨越式的发展姿态展现实力。

  2007年,中国叉车销量达到13.9万辆,同比增长30%;出口叉车4.7万辆,同比增长78%,出口量约占销量的34%;而出口增量对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

  2007年,全球叉车销量达到90.7万辆,同比增长10%。消费量按地区构成情况如下:欧洲占世界叉车市场份额约为40%;其次为北美(美国 加拿大)市场,约为21%;中国所占市场份额已超过11%;而日本的比重不超过10%;世界其他地区的比重则接近16%。

  2016-2021年电动叉车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显示,由于我国电动叉车出口量占海外市场比重仍较低、性价比优势突出以及出口退税导致国内企业出口冲动等理由,预计未来中国叉车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速,2010年前复合增长率不低于30%。而未来3年,国内叉车销量年增速有望保持在20%以上,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度将加大。出口已成销量增长的主要推进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由于国内电动防爆叉车的发展起步较晚、技术标准也较落后,所以电动防爆叉车技术的第一阶段仅是在普通电动叉车上做隔爆、增安处理,而电动叉车本身技术性能较差,其防爆技术标准为电气部件标准不完善与国际标准的差距较大。


  第一阶段国内电动防爆叉车的技术特征:

  1、系统由三个电机构成基本运行回路,即:行走电机回路、提升电机回路、转向电机回路,其运行原理是每个回路由各个开关控制行走接触器、提升接触器、转向接触器吸合使电机接通电源达到工作状态。

  2、整机为直流系统,行走电机的励磁方式为串励,提升电机和转向电机的励磁方式为复励。

  3、电气系统采用隔爆技术处理,蓄电池为增安型接线箱接线固定无法调换蓄电池工作,制动形式为制动蹄片式,整机绝缘性能靠人工维护处理,无过载、限流保护。

  以上技术特征导致电动防爆叉车系统线路复杂可控点多,整机运行电流大、温升高、电器易损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电动防爆叉车技术的第二阶段国内电动叉车的整机制造水平和国产配套件制造水平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高,直流系统的技术形成了多样化、智能化,防爆技术也得到了提升,国内防爆标准也较完善,与国际标准对接的工作进展较快。


  第二阶段国内电动防爆叉车的技术特征:

  1、整机为直流系统由行走控制器和泵控制器各控制一个行走电机和一个泵电机构成基本运行回路,智能化程度得到提高,对过载限流可以设定保护,可以根据工况设定控制器程序参数控制电机有效的运行。

  2、它励系统具备有限的能源再生功能,和防下滑制动功能,蓄能时间得到了一定提升。

  3、整机由隔爆型、本安型、增安型防爆技术构成,由于一些防爆电器元件的技术发展,不仅体积小而且使用安装方便,这样使得整机造型设计更加合理美观。


我要发布稿件>> (平台联合众多媒体为您助力)

(来源:中国泵阀第一网)

本文标签: 叉车 电动叉车 
投稿箱:
如果您有泵阀行业、配件行业、泵阀技术、采购选型、产品检测维修等文稿需要发布,或资讯合作,欢迎与本站编辑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 邮箱:Service@pv001.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泵阀制造网”的文稿,其版权属于中国泵阀制造网所有。任何网站、媒体及个人以任何方式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泵阀制造网 http://www.pv001.com,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引用或转载其他来源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该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简接责任。任何其他网站、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