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泵阀制造网 > 泵阀学院 > 行业动态 > 坚守20余年的精益求精—记“浙江工匠”伯特利阀门李向英

泵阀学院

坚守20余年的精益求精—记“浙江工匠”伯特利阀门李向英
2024-4-10 15:52 中国泵阀制造网 作者:佚名 点击:18800
【中国泵阀制造网 行业动态】 从“学徒工”到车工、设计员,再到质量保证工程师,在阀门领域的质量管理岗位上,李向英一干就是20年,她身体力行诠释着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被列入2023年“浙江工匠”培养项目人员名单。 业精于专深耕阀门领域二十余载&..

从“学徒工”到车工、设计员,再到质量保证工程师,在阀门领域的质量管理岗位上,李向英一干就是20年,她身体力行诠释着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被列入2023年“浙江工匠”培养项目人员名单。

业精于专深耕阀门领域二十余载

在伯特利的实验室内,员工们正在使用专业仪器开展对阀门部件材质的理化性能检测,李向英则在一旁监督指导,看员工们的操作流程是否规范。“在质量管控上,一旦把控不严格、不严谨的话,就可能会导致产品在工况实际运行当中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作为质量保证工程师,李向英的日常工作是对项目认证、质量管控等方面进行把关。对于李向英来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便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回望来时路,李向英也曾像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一样有过困惑和迷惘,也曾因父母的不理解产生过动摇,但最终李向英还是选择坚守在阀门行业。“我刚开始做车工时,每天穿油味的工作服,一双手也总是油黑黑的,每天回家感觉全身疲惫,父母和亲人也多次劝我改行。但每当看到通过自己双手、智慧,把一批批毛坯、钢材等变成一个个零部件,最后制作成成品,用到全国各地,为祖国工农业发展和生活带来便利,心中很是自豪。”李向英告诉记者,早期自己也当过学徒工,从基础工人做起,干过车工、车磨工,画过图纸,后来被企业抽调到技术部负责质量管控、设计开发和项目认证申报等工作。李向英告诉记者,在她刚踏足阀门行业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认识了上海交大的一位工程师,这位工程师向她分析了瓯北地区的就业机会、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当时我就在想,我们生长在科技强国、人才兴企好政策新时代,就应该好好去拼一把、干一把,就这样,从此我便与机械制造业结缘了。”李向英说道。

2004年,李向英加入伯特利,20年来,李向英一直从事着质量管理工作,20年间她专注做好本职工作,勇于挑战自我,当选温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获评浙江省总工会优秀员工、温州市技术专家(机械专业)等荣誉,取得高级工程师、车工二级、钳工三级,开发了多项新产品,并获得了国家专利24项。荣誉加身,硕果累累,但她的奋斗从未停步。

倾囊相授与时俱进的“良师”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多年的职业生涯,让李向英明白了“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的道理。除了做好企业日常管理外,李向英也开始发挥技术传帮带作用,帮企业带徒传技培养专业化技能人才,走好技能强企,目前已带徒传艺20余人。在李向英看来,明确个人的职业规划是至关重要的,她告诉记者,在年初时,企业新招了两名大学毕业生,做好职业规划,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是李向英给他们上的入职第一课。

2022年,李向英创立了永嘉县李向英车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致力于培养技术过硬的青年人才。如今,李向英车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共有五名成员,有的是车间一线的员工,还有的是检验一线人员,他们均来自伯特利企业的各个岗位。余海燕是该工作室的成员之一,同时也是跟随李向英时间最久的一名徒弟。“2005年我大学毕业来到伯特利便一直跟随着李总,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让我受益良多。”余海燕告诉记者,从最初的大学毕业到公司实习,到工程师,再到高级工程师的身份转变,她很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如今,余海燕已是伯特利企业品质中心的副经理。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加入到工作室时,余海燕笑着说道,“工作室内的成员都是在阀门行业各个方面比较有经验的同事,我们希望能够把各自的技能发挥出来,研究总结一些成熟的经验供企业使用,让大家学习。”

此外,李向英还承担县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指导专家、裁判等工作,经带徒传授,成功培养多名选手参加县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获奖,指导多批青年员工成功获取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

严把质量关,不断强化质量管理,是李向英一直追寻的目标。展望未来,李向英将加快科研队伍建设,争取形成一支以新技术、新工艺、新领域的阀门装备开发为主的复合型创新团队,以此来提升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她表示,“希望用坚守和精益求精全方位守护着企业的产品质量。”

我要发布稿件>> (平台联合众多媒体为您助力)

(来源:未知)

本文标签:  
投稿箱:
如果您有泵阀行业、配件行业、泵阀技术、采购选型、产品检测维修等文稿需要发布,或资讯合作,欢迎与本站编辑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 邮箱:Service@pv001.com。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泵阀制造网”的文稿,其版权属于中国泵阀制造网所有。任何网站、媒体及个人以任何方式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泵阀制造网 http://www.pv001.com,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引用或转载其他来源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该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简接责任。任何其他网站、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