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泵阀制造网 > 泵阀学院 > 市场分析 > 万字深度|储能的未来会是钠电吗?

泵阀学院

万字深度|储能的未来会是钠电吗?
2023-8-7 09:45 中国泵阀制造网 作者:佚名 点击:18755
【中国泵阀制造网 市场分析】当前所有关于新能源下一代方向的目光,都聚焦于钠离子电池。随着新能源赛道进入下半场,在强大的政策扶持、技术推动的变革和成本下降趋势下,资本投入导致的下一代技术变革也最为迅猛。而技术驱动,是新能源这个高速迭代行业最大的标签。正是这样的高速发展周期,新能源赛道天花板比大家想都还要高,资本依然在疯狂涌入,寻..

当前所有关于新能源下一代方向的目光,都聚焦于钠离子电池。

随着新能源赛道进入下半场,在强大的政策扶持、技术推动的变革和成本下降趋势下,资本投入导致的下一代技术变革也最为迅猛。

而技术驱动,是新能源这个高速迭代行业最大的标签。

正是这样的高速发展周期,新能源赛道天花板比大家想都还要高,资本依然在疯狂涌入,寻找下一个“宁德时代”或者“比亚迪”。

这也是为什么当前所有关于新能源下一代方向的目光,都聚焦于钠离子电池(以下简称:钠电)。

据高工锂电测算,2025年钠电池出货量将超过50GWh,到2030年将超过1000GWh,82.6%的年复合增长率相当惊人。

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其他行业都在亦步亦趋,钠电却像座上一辆跑车在前进。

这么高增长的大蛋糕能不诱人吗?

就在7月23日,某钠离子电池上市公司只是发布公告称,其钠离子电池产品获得某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的订单,就引来众多资本方纷纷关注和跟进。

从这个角度来说,钠离子电池将复制锂电池的高速发展路径,成为未来10年内成长性最高的电池产品。

2023年,钠离子电池站在了新能源下半场爆发的前夜。

来看下具体参数,电芯能量密度122Wh/kg,PACK 整包2C循环1500次,还通过了针刺、挤压等安全测试。

但是价格做到极致的599元,对应0.45元/Wh(含税)。

某种程度,才是钠离子电池潜力所在,一旦完成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后的硫酸铁钠产品,性价比高得惊人。

而围绕着硫酸铁钠,一条钠电池最有成长性的产品路线,正在浮现。

03 硫酸铁钠的壁垒,比想象中高太多

我在采访时候,当面问过众钠市场负责人余博,599这样的价格,真的不是用亏本来抢占市场占有率吗?

相信这是所有人的疑惑。

但答案却出乎意料,即便到了这个价格,依然能保持硫酸铁钠产品的利润率。

这其实是一件打破认知的事情,要知道实现这样价格产业化,并不一件只靠钠原料成本就能做到的。

而且还要做到极高的安全性。

众钠首款硫酸铁钠电池,在第三方权威机构顺利通过了对目前市售锂离子电池极具挑战的针刺实验,全程不起火、不爆炸。

硫酸铁钠也成为了截至目前国内公开报道中率先通过此项实验的钠离子电池。

可以说,在硫酸铁钠电池面世前,都认为磷酸铁锂已经是新能源电池天花板,但现在安全格局已经开始改变。

众钠户储电芯于23年Q4上市,已获客户定点,能量密度125Wh/kg,循环寿命5000次+,大储方形电芯也将于24年Q4上市,循环寿命8000次+,且都具备低成本优势。

而且实验室还向能量密度≥140Wh/kg、循环性能≥13000圈的性能指标发起冲击。

要知道,钠离子电池也有他的“不可能三角”,即在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和安全性方面似乎不可兼得的。

但硫酸铁钠却好像打破这个魔咒。

不仅循环寿命大于8千次,还不易析钠,针刺、挤压、过充放不起火不爆炸,成本方面,规模化量产成本也能做到小于0.35元/Wh。

可以说低成本、高安全、长循环优势都兼具,特别适用于大规模储能和低速电动车。

虽然目前钠电池的能量密度,与磷酸铁锂电池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因为储能场景对空间要求不高,能量密度对钠电的储能场景算不上什么短板。

特别是随着储能快速增长,电化学储能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电化学储能电池的热失控会导致燃烧爆炸,热失控的蔓延会进一步导致储能电站火灾及二次灾害发生。

安全,是储能不能妥协的底线。

这个维度上,硫酸铁钠是当前安全系数最高的解决方案了。

而且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点,硫酸铁钠可以说是国内最贴近双碳环保内核的技术路线了。

因为随着我国化学工业长期迅猛发展,产生的磷石膏等大量废硫酸盐对环境造成危害已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如何有效地综合利用这些废硫酸盐已迫在眉睫。

而未来这些工业废料将被最大程度应用到硫酸铁钠电池中,成就钠电的生态闭环。

那么一个更深入的问题在于,如果真的是如此性价比的路线,为什么国内只有众钠一家硫酸铁钠路线钠电公司。

这点上,众钠的首席科学家赵博告诉我,硫酸铁钠作为一种优势兼备的钠电路线,入局玩家很少,在于这不是一种能轻易踏入门槛的技术路线。

从聚阴离子体系三维结构来看,这种材料全部是三维的立体结构,非常适合于储钠。

聚阴离子晶体结构 图源:《聚阴离子型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这个材料本身有一个缺点,它本身的导电性不是很好,所以如何提升它的导电性,是硫酸铁钠最大的科技难点。

反过来,正是由于很高的技术壁垒,一旦攻克就把钠电的很多不利因素最大程度给降低了。

在电芯层面,众钠通过结构稳定型正极材料+高性能硬碳+新型隔膜+宽温域、阻燃电解液来解决。

系统层面,通过低发热电芯+碳钠米管+PACK结构优化+高效热管理+大数据管控+合理系统设计使用来实现储能系统的安全性。

这样在电芯层面,能以低成本易制备正极材料+低成本负极,用首创全固态预混+低温烧结,实现硫酸铁钠瓶颈突破。

硫酸铁钠工艺流程图 图源:众钠能源

这并不一件靠运气就能突破的结果,所有硬核科技的本质就是来自一步一步的缓慢积累,而在风口节点爆发。

众钠能源虽然成立时间不长,研发团队却是从2016年开始,七载磨一剑,围绕聚阴离子技术路线,进行钠电正负极材料和电化学体系的潜心研发。

有包括来自: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钠米所等国内6所双一流高校的联席科学家团队。

这样的团队背景,加上苏州大学能源学院等研发平台,才实现了多项行业认证的核心钠电专利技术突破。

比如在高性能正极材料制备中,正极的聚阴离子型铁基材料与碳基复合材料,生产过程无需溶剂参与合成,这样生产工艺就相对环保。

而且相比于锂电和层状氧化物烧结温度700-800度,其只需要400度以下即可完成烧结,另外不产生任何污染和副产物,原材料能达到100%利用。

甚至在实验室可以做到140wh/kg的水平,工程电芯在技术上也可以满足120wh/kg,2C循环大于6千圈,5C持续温升小于13摄氏度。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能产品化的硫酸铁钠是这样的:原料友好,价格也较低;单次烧结,工艺简化;节能烧结,能耗较低;安全环保,利用率完美。

但背后却是科技和产业链上无数次尝试和攻克后的最终呈现。

而最后的闭环考验,就是能否进入高效且大规模的产业化。

04 新能源,该有新玩法了

时至今日,钠电依然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但有一点,毋庸置疑。

2023年,钠离子电池即将迎来产业化元年。

以众钠为例,钠电大规模的商业化比预期中的更快,更好。

据众钠能源常务副总裴满介绍,众钠产业化团队已在镇江新区落地首条硫酸铁钠万吨级正极材料量产基地,并计划于2023年年内建成与之配套的2GWh电芯产线。

广德电池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包括20Gwh钠离子电池电芯及10Gwh钠离子电池系统,全面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

这样的高速扩张,也为硫酸铁钠路线培养近十家核心配套供应商的产业链生态,让众钠能源将成为业内首批向市场提供钠离子电池能源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当前,众钠能源已实现首批钠电储能模组落地。

之所以能这么高效产业化,是因为钠离子电池主要的应用场景就在储能,储能最关注的是高安全,这点上,恰恰是硫酸铁钠电池最强点。

并且对比来,看钠离子电池相比锂电成本会降低20%以上,经济性能比现在应用的磷酸铁锂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对比铅酸来看,优势更明显。

有人笑称,钠电落寞30年,却用3年赶上锂电30年产业化。

但所有要在钠离子赛道突围的企业都要明白一个关键问题,到底什么才是自己护城河和成长闭环。

对此,众钠创始人夏刚有一个观点,我认为值得和各位分享。

“在钠电领域,产业会形成一条“余弦曲线”,即在产业链上形成电化学基础研究、粉体材料工程、材料烧结制备、电芯开发设计、电芯极限制造、结构开发设计、模组PACK量产、系统集成能力、创新商业模式的九个价值节点。”

而入局企业要深刻认知到自身优势,方能知道在哪里构筑自己的长板。

我要发布稿件>> (平台联合众多媒体为您助力)

(来源:未知)

投稿箱:
如果您有泵阀行业、配件行业、泵阀技术、采购选型、产品检测维修等文稿需要发布,或资讯合作,欢迎与本站编辑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 邮箱:Service@pv001.com。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泵阀制造网”的文稿,其版权属于中国泵阀制造网所有。任何网站、媒体及个人以任何方式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泵阀制造网 http://www.pv001.com,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引用或转载其他来源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该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简接责任。任何其他网站、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