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正成为宁夏的“鲜明底色” 初夏骄阳,干劲如火。在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吴忠仪表”)实验室里,经过两个小时浸泡的阀门,从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箱里取出,实验员正对其做出厂前的质量检测,测试阀门的填料密封性能和阀座泄漏量等指标。 “低温阀门性能实验,是确保低温阀门达到国标24925和英国6364标准的重要一环,我们要精准到零差错率。”吴忠仪表常务副总经理常占东告诉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正是这一次又一次零差错率的测试,保障了公司低温调节阀的可靠性、安全性,实现了关键低温阀门的进口替代。 LNG低温领域高端控制阀是吴忠仪表的优势产品之一。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科技创新,公司产品形成了76个系列、126种型号、7800个规格的产品集群,实现了调节阀、球阀、蝶阀、特种阀及其执行机构和电气元件整体配套的能力,达到了年产20万台套定制产品的制造能力,打造了从研制生产到工业软件及工程服务的全行业生态。 在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中,调节阀、球阀、蝶阀、偏心旋转阀、微小流量阀部分特殊材料及特殊工况产品均由吴忠仪表生产。东方汽轮机与中广核联合的核电汽水分离系统关键控制阀国产化产品,目前,已有产品进入上线调试阶段,有项目进入关键控制阀出厂前调试阶段。为国外某项目提供大口径角形防喘调节阀的订单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中…… 吴忠仪表凭着核心技术优势,在结构选型、工况参数计算、质量保证等关键点上实现个性化控制。产品在我国20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1000万吨/年炼钢,100万kW火电,西气东输、中俄东线等重大装备制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大规模实现了多类控制阀产品的进口替代。 “当下主要目标是,深化石油化工、煤化工、炼油、冶金、造纸、精细化工、核电及火电、锂电池、氢能源、油气储运、海洋平台及水下作业、舰船及风洞等行业的高端高参数控制阀的国产化产品推广应用,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实现大规模‘走出去’。”常占东说。 十年来,公司开发控制阀新产品60多款,其中有24款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获得500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参与修订已发行国家标准25项。 吴忠仪表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5%-4.5%左右,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尤其在精密仪器制造技术上的突破,使得企业从一个面临破产倒闭的工厂成长为国际市场上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吴忠仪表的探索之路,展现了宁夏乃至中国民营企业坚持自主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 在马玉山的带领下,吴忠仪表不断突破高端控制阀“卡脖子”技术,实现多类控制阀产品的进口替代,在我国2000万吨/年炼油、西气东输等重大项目装备制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吴忠仪表“中国第一控制阀”享誉国内外。 民营经济凝才聚力 成为宁夏“鲜活血液”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吴忠仪表建设了流程工业规模最大、模拟工况最高的参数实验室,包括口径最大的控制阀流量实验室(DN1200)、高温介质控制阀实验室、低温控制阀实验室、高压差阀门实验室、控制阀噪音检测实验室、水下1500米用阀高压仓实验室。实验室为吴忠仪表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科研人员,也扮演着一所大学的角色,为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 吴忠仪表培养按“金字塔”模式培养人才——通过纵向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建立项目组,横向联合国内著名高校客户组成项目组,解决一些流程工业“卡脖子”设备技术问题;利用当地人才政策柔性引进高端专业人才,进行控制阀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及先进制造技术攻关,带动公司技术人员的能力提升。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才共享政策的支持下,吴忠仪表还和宁夏大学共共同培养人才;和六盘山实验室建立密切合作,实现技术转化应用。 2024年1月,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六盘山实验室成立,马玉山担任主任,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宁夏大学和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共建。 六盘山实验室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也为行业在高端引才、产业育才、平台用才上提供了持续的人才支撑。六盘山实验室与重点高校建立人才交流协作通道,携手宁夏大学构建多层次联合人才培养体系,与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产业化人才订单班,实验室校园招聘人员超半数来自“双一流”高校,其中硕士占比80%。研发岗位社会聘用人员中87%具有硕士及以上教育背景。聚焦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创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规划“一条龙”创新创业体系。 六盘山实验室是宁夏近一年新建的32个科创平台之一。当前,宁夏以平台建设为切入点,正不断完善孵化创新体系,创新平台总数已接近1000家。 从“孔雀东南飞”变为“塞上江南行”,宁夏通过实施人才培育引进工程,近五年共引进各类院士150多名、各类科技人才9200多名。 夏进乳业先后通过实施“活水计划”“新精英、新青年、新蓓蕾”、建立职工创新奖励和选树技能大师等工作机制,为人才成长创造各种条件。 宁杨食品2017年起与渤海大学、宁夏大学、宁夏食品检测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共建研发平台,引进区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高端人才8人。 一工机器人银川有限公司通过“引进人才+本土人才挖掘”模式,打好“乡情”牌,主动与985、211高校相关专业的宁夏籍学生建立长期联系。公司董事长王小龙说:“这些宁夏籍学生在东部地区历练几年后,如有回到宁夏工作的想法,我们及时对接,有效解决了中高端人才引进难的问题。” 近年来,宁夏鼓励民营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承担、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企业发展“内功”。针对民营经济人士在创新转型上的局限,主动搭台子、铺路子、架梯子,精准开展现代化企业管理、企业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等各类“靶向”专题培训,开设“塞上民企大讲堂”提升企业家能力。 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联积极落实自治区支持民营企业人才建设相关政策,激发民营企业人才干事创业活力。2023年以来,分层分类专题开展民营企业人才思想状况调研50余次,召开专题座谈会230场次,推动各级党委建立定期听取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意见建议的机制,凝聚民营企业人才科技创新的思想共识。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各级工商联班子成员带队走访民营企业和商会1000多家,谈心谈话平均覆盖率达60%。编制“六个讲清楚”宣讲提纲,通过开设“塞上民企大讲堂”,开展“工商联大讲堂”“执(常)委大讲堂”,引导民营经济人士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带领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殷殷嘱托催人奋进,为宁夏广大民营企业参与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破“卡脖子”技术,转化重大科技成果,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有删减)
阀门资讯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