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7月13日第5版报道 ⇘⇘⇘
自今年5月起,航天常兴在大兴区试点推行了电动自行车充电行为负载监测系统,覆盖黄村镇狼垡地区4个村,在1723户出租院落的电表箱里安装了2058套 DT-240组合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以下简称“DT-240”)。
自设备运行以来,通过系统报警发现入户充电行为7次,均第一时间处置完成,识别正确率达到 98%。当DT-240监测到有入户充电、飞线充电等危险行为,会第一时间“报警”,通知到出租人、村委会、狼垡地区执法中心的三级管理,将最大限度堵塞电动自行车安全漏洞。还能探测到电池的电路过载、短路、漏电等充电安全隐患。
狼垡地区地处丰台、房山、大兴三区交界,是典型的城中村,共包括4个村和4个社区,总人口约5.3万人。村民自建出租房屋院落1723个,出租房屋达2万余间,体量大,居住密。
“可以说,电动自行车是大家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但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少。” 黄村镇组织部部长任明直言,电池老化、充电器故障、飞线充电等,极易引发电气火灾或爆炸等安全事故,已成为狼垡地区重点火灾隐患风险点。
以往,镇、村干部每周三和周五晚上,都要进村挨家挨户检查电动车安全,但不规范充电行为时有发生,看得人胆战心惊。今年5月起,开始试点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行为负载监测系统,从技防上监督这一行为。
7月12日上午,北京日报记者来到狼垡三村看到,每家每户院子里的电表下端多了一个白色、手掌大小的DT-240。“ 它可以采集线路中的波形信号,通过识别技术与多种专项算法结合,精确识别回路中是否存在室内充电和飞线充电行为,并精准定位报警点位。” 航天常兴技术人员解释道。
“ 不同种类、不同功率的电器在用电时,会呈现不同的电流波纹,我们采集了市面上40多个品牌的6000多个型号的电动自行车电池,以及常见家用电器的用电波纹,当电池充电时,后台便会检测到不同于其他电器的电流波纹。”
电表箱里装上了DT-240
日常情况下,DT-240运行灯呈绿色闪烁状态。当技术人员模拟室内充电,立即发出声光报警,不仅变成红灯,还发出“呜呜呜”报警声。就在这时,房东的手机上也会收到提醒,“监测到设备发生危险用电,请及时确认并处理……”
航天常兴技术人员模拟电动自行车电池飞线充电
航天常兴技术人员介绍DT-240报警
镇党委委员、组织部长任明也向记者介绍,监测系统可以实现 “出租人-村委会-狼垡地区执法中心” 三级管理,保证隐患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比如,某处院落出现入户充电风险,出租人手机上将第一时间收到报警信息;如 15 分钟内未处理,村级平台会接收到报警信号,由村委会在 30 分钟内处置完成;如村委会未在响应时间内完成处置,则由执法中心工作人员督导村内完成处置。此外,执法中心可通过平台数据分析,对报警高发用户进行现场联合执法检查,引导百姓杜绝入户充电。
电动自行车充电行为负载监测系统正在大兴全区推广使用。大兴区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陆红杰介绍,全区从人力投入、技防创新两个方面入手持续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下一步,该系统还将陆续投入西红门镇、旧宫镇等村民自建房较多的地区,从而有效杜绝电动自行车电池室内充电等危险用电行为。
综合资讯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