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新疆椒麻鸡挨着江浙一带的年糕,两瓶川味十足的剁椒酱已见底……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家乡味道,在上海销售嘉定第四加油站休息室冰箱里“齐聚一堂”。
“司机师傅把吃的寄存在这里,借用电磁炉烧个饭,都是常事。”站经理袁婷婷话音未落,一名过路司机拎着两个不锈钢壶进屋来打水,与她唠起家常。
从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一路向西,曹安公路两侧建材、五金市场云集。嘉定第四加油站坐落于这条国道旁,由江苏入沪的运输车辆络绎不绝。
“我专门从杨浦那边跑十几公里来这加油,习惯了,有时候没单也要往这跑。”货车司机李师傅坦言,“就是一个态度的问题,这里的服务让我感觉更家常、更温馨。”
走进站内,院里停着不少挂着豫、鲁、苏、浙、甘等外地牌照的车。来自湖北的李师傅最近往返浙江台州与上海间送货。为了家里的两个孩子,他接活儿格外积极。
“有时候,我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就在车里吃点面包,也舍不得出去吃,能省一点是一点。”李师傅说。
一个电磁炉、一张小圆桌、一个塞得满满的双层冰箱,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休息室略显简单。往来司机们不便携带、需要冷藏的家乡“口味”就寄存在冰箱里。平日里,常有司机来做些家常菜,和加油站员工边吃边聊。
“一到饭点,我们就叫上来站里加油的司机一起吃饭,都处成朋友了。”员工陈加存说。
这处让司机倍感亲切的小屋起初是仅供员工内部使用的休息室。十几年前,面对来往的大车,袁婷婷一度有些为难:等活儿的司机长时间停靠在加油站内外,造成进出站车道拥堵不说,还存在隐患。一次,一位司机在加油站几米开外支起桌子就生火做饭。她反复劝阻无效,不得不请警方出面协调。
人劝不走,业绩上不来。袁婷婷心想,如果把我们的“家”开放给往来司机,帮着解决他们做饭、吃饭不便的问题,是不是能化解摩擦?
“这个屋,接下来不‘打烊’了。”她下定决心,将员工休息室的大门向过路司机24小时敞开。
一开始,袁婷婷主动邀请站外停留的司机们来休息室歇脚,和站内员工一起吃饭。看到有司机带了馒头、包子等干粮,她就打开电磁炉帮忙加热,让这些“以车为家”的人终于能踏踏实实地吃上一口热乎饭。
一口热饭,温暖着过往司机的胃,也温暖了他们的心。越来越多的司机走进这里,吹吹空调、聊聊天、喝喝茶、烧烧饭……休息室成了大家共同的“厨房”和“餐桌”。
看到有司机在卫生间的水池里费力洗衣服,袁婷婷又将洗衣机和晾衣区对外开放;长途货车司机不便洗澡,又开放了淋浴间……站里开放的面积越来越大。
在司机师傅心中,加油站里的小屋和家一样。“我们跑车的身上都是汗和土,越建得‘高大上’的地方,我们越不好意思去。这里感觉更亲切。”网约车司机李师傅说。
渐渐地,司机们也开始参与“家事”。乱丢垃圾、乱停车的现象消失了,还有人自发地帮员工收拾站内卫生、维持秩序,来站里的“熟面孔”占了一大半,甚至有司机为了这份温暖不惜“舍近求远”。
有的旅游大巴司机路过十几个加油站赶来加油,只因惦记这个“像家一样”的地方。做钢结构运输的须师傅已经搬到了苏州,心里却想着这里的周到服务。今年刚入夏,站内员工就收到了他寄来的一箱枇杷。
最近,袁婷婷在站前推出“你希望站内提供什么帮助?”的问卷二维码,请司机们“扫码提建议”。汽车搭电宝、血压仪、轮胎充气泵、修车工具箱……在共建之下,这里变得更家常、更“懂”司机。
临近深夜,休息室仍然亮着灯,几辆货车陆续开进嘉定第四加油站院内。山东司机孙师傅送完了瓜果蔬菜,从上海江桥批发市场直奔这里。走进休息室,他熟练地打开冰箱取出青菜、一瓶辣酱……几位熟识的司机已在屋里歇脚。孙师傅说,今晚多炒盘菜,大伙好好吃顿晚饭。
综合资讯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