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看核电与祖国共同成长

来源: 时间:2019-9-27 10:46 点击:123

核工业一路走来,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其间既饱含创业艰难百战多的坎坷,又不乏令人荡气回肠的激情时刻,既洋溢着自强奋发的主旋律,又体现着海纳百川的博大精深。本栏目每日对核工业史上的1件大事进行回放和述说。尽管远不足以反映全貌,却可管窥中国核工业的成长历程。

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该规划拟定了我国核电的发展方针、战略和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2012年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

经历洗礼再出发

当《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于2006年3月22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得到通过之时,所有人都在预期中国核电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并有1800万千瓦在建项目结转到2020年以后续建。核电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从不到2%提高到4%,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亿~2800亿千瓦时。

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极大地刺激着曾经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业界的神经。因为我国核电建设自秦山、大亚湾起步以来,发展速度始终起伏不定。1997年到2003年,曾被视为是我国核电的“小批量发展阶段”。2002年起,这种“小批量”建设开始收获成果。秦山二期、秦山三期、岭澳一期和田湾一期在本世纪初纷纷建成投产,使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从上世纪的200万千瓦飙升至910万千瓦。然而,自1999年田湾一期开工后的几年间,我国再没有新的核电站出现。甚至有人指出,核电发展出现了一个“断层”。这一沉寂的局面终于在2005年我国核电政策转为“积极发展”后被迅速打破。当年12月15日,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开工。随后,我国核电产业疾行驶入“快车道”,秦山二期扩建工程、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福建福清、浙江方家山等一批项目纷纷上马,核电建设进入高潮。与此同时,内陆核电布局也已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之中。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多个省份都开始了核电建设的准备工作。在业内人士眼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正在得到逐步落实。

然而,2011年发生在邻国日本的一场无妄之灾却直接冲击到正处在高峰阶段的中国核电发展。当年,由于特大海啸引发的福岛核事故直接导致了世界核电业界的集体刹车,我国也不例外。

核电项目停止审批、对在建在运核设施进行安全大检查……一系列紧急措施直指核电安全。因为,安全始终是核电发展的首要条件。到2012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在经历了“适度”“积极”“大力”等种种调整之后,我国核电政策用最直白的“安全高效”宣告了核电建设的基础和本质。

随着2012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一度停运的中国核电列车终于听到了重新启动的信号,并在经历了休整和洗礼之后踏上了新的征程。当年11月,福清、阳江核电工程同时复工。

 

原标题:核电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