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机床边的铿锵玫瑰 ——记西煤机机加二分公司数控车工桑秋萍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9-3-21 09:43 点击:234

在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机加二分公司车间,有这样一位90后女工,别看她瘦瘦弱弱,工作起来可很有精气神。她就是桑秋萍。

勤学苦练善钻研



西煤机机加二分公司车间加工各种零部件,这些零部件最终组装成采煤机,销往各大煤矿并出口国外。车间里机声轰隆,桑秋萍干练专注,熟练地用镗孔刀、螺纹刀、切槽刀、尖钳、毛刷等工具,钻孔、磨序…… 随着飞舞的铁屑落地,一个个误差控制在0.01毫米以内的零件诞生了。

3年前,年轻的桑秋萍参加工作,只有中技文化水平的她深深懂得:“要当企业主人,先当技术主人”。

在高、精、尖数控加工设备的机加二分公司工作,桑秋萍没有退缩,凭着一股韧劲,在公司数控首席技师白晓卫师傅的帮助和指导下,她从“小学生”做起,对数控技术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刻苦钻研,经过6个月的学习锻炼,她已经熟练地操作西门子、广数系统,可以独立编写数控系统加工程序,并不断对程序进行优化改进,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处理车床机械故障及系统故障,成为了全公司唯一的一名女一线操作工。

不少人说,你一个女孩子怎么时常扎堆于操作机床的男儿中。但她总是笑笑说,选择在一线工作,与机械轰鸣为伴,我体会到了责任、体验到了快乐、感受到了成长,今后努力工作干出样来。

技术比武显身手

“她加工的零件,就没有返工的!”西煤机的同事们这样评价她。但是,车间师傅们可不是这样说的,那时候师傅们最常说的就是“小桑啊,换个岗位吧,你一个女孩子干机车太辛苦。”车间师傅们的劝说,反而激起了桑秋萍不服输的劲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白天,她花比别人多几个小时加工一个零件,并反复研究每一道工序,遇到棘手的难题,她虚心向师傅请教。晚上,她找来专业书籍潜心学习,废寝忘食,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技术水平。

车工常使用的单位是“道”,而1毫米是100个道,差了几个道,一个工件就要作废。为了保证每一个工件精准达标,精益求精、心思细腻的桑秋萍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加工难点,并对每一个难点逐一进行思索推敲,在实践中活学活用,很快就掌握了机车操作要领。

渐渐地,她的技术越发娴熟。对于一件完美的成品来说,不可逆的操作全靠对数控机床参数的设定和调整,就是在分毫之间也锱铢必较。如今,她所操作的数控机床,最大加工精度能达到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三十分之一,仅需20分钟左右,就能够一次加工出一个误差在0.01毫米以内的零件。

平时,桑秋萍还和同事们一起摸索工艺流程,总结以往经验开展小改革。利用废旧材料,自制了装夹工装,使零件方便快速装夹。她还通过自制小孔径切槽刀具、打B型中心孔的刀杆,可以在数控车床加工较小的内槽,保证了加工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工难题迎刃而解。

那些在外人看来冰冷而沉重的金属,在她的手里,就如同加入了和谐的旋律,变得精致而有序。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8年,经过西煤机公司培训选拔,桑秋萍作为唯一一名女车工参加“西安市2018‘学技能 育工匠’数控车工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做新时代女工匠

在工作中,桑秋萍充满热情,精益求精。在有重要紧急作业任务时,她总是对每一个操作都是高标准严要求。一次,在公司开展榆林大梁湾2550高端机组内藏件N55310-4A进水座配套中,由于工期紧、工件形位公差要求严、公差小,她勇挑重担,一直干到子夜时分,最终顺利保质保量完成了机组配套工作。

N55309-7距离环在加工磨序时发现零件热后有些变形,料是整体渗碳淬火的,别人说料很硬不一定能车动,她二话没说,很快使加工零件达到了图纸要求尺寸,同事们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每次车间安全文明检查,主管和技术人员说,小桑年龄虽小,但能量很大,她不仅技术超群,她的工作设备环境总是整洁干净,是西煤机车间的标杆。

“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工匠精神。”她说,工匠精神就是爱岗敬业,生产车间始终是自己最钟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