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我们积极推行现场标准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强化风险管控,生产运行效率显著提升,目前,供电可靠率达99.76%,创塔河油田历史最优、钻前工程优良率80%,已提前实现年度目标。”12月8日,西北油田工程服务中心对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盘点,讲述了积极推进现场标准化管理取得的显著成效。
该中心担负油田井位初测、钻机搬迁、修井机搬迁、油气运输、供水供电、酸液配置、泥浆发送及回收、环境保护、道路桥梁维护及抗洪抢险等重任,生产管理区域遍及数万平方公里,面对点多线长、作业面广、管理人员少、安全风险多、管理难度大的严峻挑战,该中心从梳理业务流程着手,提升管理效率,强化风险管控。
一是对中心管辖业务进行梳理,形成9大项,25小项业务清单,对各节点进行安全环保、廉政风险和提效进行辨识,并将其嵌入到业务流程中,编制“两图一表一描述”,压实“一岗双责”。进一步强化对施工过程的整体把控、安全监控,实时跟踪工程进度。搬迁运输、钻前工程方面通过两图一表一描述的运用,达到提前踏勘、合理安排、优化工序、安全可控的目标,年度分别节约时效8.6天和0.65天/井,确保钻机提前上钻。
二是持续运力储备,加强质量把关。积极实施“四管一引一问责”管理机制,逐步削减规模小、业务散、管理乱的承包商队伍,逐步壮大长期稳定的承包商,培育优质的合作伙伴。上半年倒液运输方面严格把控车辆准入关,积极开展入网车辆“挂转分”清查,使问责考核成为常态化。对19家承包商进行了问责,清理挂靠车辆8辆,净化了运输市场,调整了顺北原油运输及搬迁运输板车对外结算价格,提高了运行效率,消除了事故风险。
三是按照“加强工序衔接,稳步提升时效”的思路,打造井位勘定、钻前踏勘、征地坐标采集、钻前施工衔接有序的生产链。制定《钻前工程现场管理标准》,与监督中心联建,将钻前、电力线工作量踏勘与征地坐标采集有机结合、同步实施,实现一次踏勘相关业务并行,有效促进部署井位征地、林评等前置手续办理时效提升,每批次提高时效0.65天,钻前工程平均每口井完成时效提前0.2天,优良率相比去年提升3.3%。(王兴仓 潘峰)
综合资讯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