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四进五出” 日均两亿方力保稳供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9-11-1 14:10 点击:123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楚海虹)10月30日,宁夏中卫的最低温度已到零下1摄氏度,而作为国脉枢纽的中卫压气站,用近期日均输气近2亿立方米的工作量,如火如荼地拉开了今年冬季保供的帷幕。

作为联通我国西部至东部、南部至北部输气通道的重要枢纽场站,同时也是目前国内输气量最大、工艺最复杂的站场,中卫站在冬季保供中的担子格外重、地位格外突出。作为西气东输一、二、三线,中贵线,西二线中靖联络线和西三线中靖联络线等多条输气支干线的交会点,中卫站肩负着全国30%的天然气分输任务。为确保场站安全平稳运行,中卫站每天9时进行联合巡检,16时、22时由值班人员进行重点巡检和应急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全力确保本站正常运行。

此前,中卫站已经开始冬季隐患大排查及问题整改工作,确定值班巡检考核管理办法,确保场站运行监控准确执行;开展冬季走访与信息收集活动,全面掌握管道沿线冬季第三方施工信息,并做出相应的管控措施,进行线路管理员及巡线工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员的专业技能及工作能力。同时,银川管理处提前利用4个月完成3家用户的供气改扩建工程,以满足宁东地区冬季保供需求。

目前,中卫站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相当于24个足球场那么大,主要有4个工艺区,站区里6条干线已经实现“四进五出”的功能。“四进”指天然气由西一线、西二线、西三线、中贵线进入中卫站;“五出”即天然气分别从西一线、西二线、西二线中靖联络线、西三线中靖联络线、中贵线输出中卫站。

中卫站独特的“四进五处”实现了天然气供应西北能源通道和南气北上能源通道的连接,在这里可以将国内气源、中亚气源和中缅气源进行调配,实现了在冬季北方天然气保供时期气源的灵活调配,为冬季北方供气安全进一步提供了保障。

据站长李佳鹏介绍,中卫站兼具清管、分离、计量、调压、分输、增压、气体分析等功能。而它在2004年10月投产时只是一个清管站,2005年10月、2006年11月两台燃驱压缩机组投产后,从清管站升级为压气站。2010年11月西二线中卫联络站投产后,天然气从原先的“一进一出”增至“两进三出”,并实现西二线与西一线互联互通。2012年7月中贵线中卫首站投产后,中卫站开始向中贵线供气。2014年11月西三线中卫联络站投产,中卫站开始接收西三线来气并输往西二线、中贵线和西二线中靖联络线。2016年12月,中贵线反输西一线工程建成投产,实现了南气北上,具备了将中缅管道的进口气反输至中卫站进而送往京津冀地区的功能。2017年11月西三线中靖联络线投产后,中卫站向京津冀方向供气又多了一条通道,增加了“一出”(由西三线向靖边转供),实现了“四进五出”的输气功能,为京津冀供气又增添了一道保障。

去年年底,西三线中卫联络站互联互通工程正式投产。自此,中卫站新增了调压橇对西三线来气进行调压,实现了西三线与中贵线同时向西三线中靖联络线转供。三台国产电驱压缩机组投产后,将中贵线反输气和西三线来气加压,通过西三线中靖联络线、陕京四线输送至京津冀地区,发挥冬季应急保供功能。

互联互通及西三线增压工程投产后,中卫站实现了西三线来气约5500万立方米/日,中贵线反输气约3000万立方米/日,进一步突破了天然气基础设施输送瓶颈,提升了南气北上通道的输送能力,年输气能力从初期的120亿立方米增至现在的870亿立方米。

近年来,中卫站年输量持续上升,2017年累计输气560亿立方米,去年已达606亿立方米。目前平均每天向下游输送天然气超过2亿立方米,可替代标准煤20万吨,相当于减少6500吨有害物质、50万吨二氧化碳酸性气体排放,在“一路一带”建设和国家能源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