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中国机长》的电影,在销售华南员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既被专业的团队力量所震撼,又被机长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其实,在销售华南就有这样的一群“机长”,他们时刻守护着管道的安全。从2015年开始,销售华南组建了无人机大队,累计举办了6期管道巡查无人机驾驶员安全操作执照取证培训班,目前,有72名员工取得无人机飞行证,为无人机巡线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刻苦钻研学本领
“不懂,才要学!不尝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柳泵站无人机“机长”石思阳一直用这句话激励着自己。他知道公司已经明确每个“机长”要持有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才能操作无人机,只有更努力,迎难而上,他才能圆自己的“机长”梦。在培训取证的路上,他一步一个脚印,从零开始,学习无人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努力掌握无人机驾驶的技巧,从一个“门外汉”变成熟练的“飞手”。历经20多天,他顺利成为销售华南分公司第一批取得无人机飞行证人员之一。
提起柳泵站的无人机“机长”石思阳,对他印象最深刻就是善于钻研思考,并且手很巧;他平时不爱说话,但每次安排的飞行任务都能圆满地完成。“在操控无人机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起飞降落阶段,起飞时观察升空路径是否有遮挡,起飞之前就要先想好怎么降落,操作一定要慢,要稳,落地后要保持油门收底5秒,等电机都停住了,再松开摇杆,完成飞行。”这是石思阳指导管理处新“机长”巡线飞行的场景。“巡线作为管道保护的重要科技手段,我们技能的强弱、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直接影响着无人机巡线的质量,同时也关系到管道的安全。管道的安全是靠‘无人机’大队共同努力实现的,我们每一名机长必须不断加强实战经验,刻苦钻研业务操作技能。”杨武如是说。
立足岗位练技能
俗话说:“打铁须得自身硬。”没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如何开好“空中无翼鸟”。从取得无人机驾驶证的那天起,杨武就一直没有放弃过加强无人机操作训练。
在日常操作训练中,他养成了不断学习积累的好习惯,每次飞行任务完成后,他都要写工作笔记,把每次飞行任务发现的问题、解决办法工工整整地记录在本子上,便于在下次飞行中遇到特殊情况或者学习培训的第一手资料。在一次桂林站航线飞行任务中,杨武按照飞行航线计划正常巡线,当飞到桂林站马陂阀室下降落过程中,无人机突然响起报警声,当他试图使用遥控器让其平稳降落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此时的遥控器已失效。面对突发状况,他临危不乱立即与无人机厂家技术员沟通,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使无人机安全降落。
“你们用无人机拍出来的这个片子,不仅画面清晰、视觉效果也好,堪比一部电影大片。”在柳州管理处6月26日公众开放日的座谈会上集体观看无人机拍摄的巡线视频时,柳州市公安局治安警察局副大队长廖庆大声赞扬到。为进一步提升自己驾驶无人机的水平,杨武在没有飞行任务的时候经常利用大疆小型无人机进行无人机方向和空间感、强化起降、巡航拍照等日常操作训练,通过小飞机的强化训练,使自己的技能得到大幅提升。
认真巡线保安全
“无人机就像空中无翼鸟,通过它航拍的照片、视频,我们能及时监视到管道周边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只要一说起无人机,南丹站的“机长”马明颜就有点“刹不住车”一直在赞美这台保护管道安全的“神器”。
从2015年开始,销售华南组建了无人机大队,累计举办了6期管道巡查无人机驾驶员安全操作执照取证培训班,目前,有72名员工取得无人机飞行证,为无人机巡线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而马明颜正是其中的一名“机长”。
每次接到飞行任务后,马明颜都会提前一天反复认真的查看无人机飞行的航线数据是否有问题,当发现有问题的时候立即在飞行航线方案修改更正,并备注修改的桩号和内容,直至无人机飞行航线方案优化到最佳他才放心。“为了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飞行任务,我习惯把飞行航线方案反反复复看几遍,把需要注意的地方圈出来,提醒自己。”马明颜在谈到他的飞行经验的时候这样说。据马明颜介绍,从他2018年4月18日取得无人机驾驶证后至今已完成3804公里6次的无人机巡线飞行任务,每一次飞行都是零失误操作。
(秦秀红)
综合资讯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