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疫情下钢铁行业盈利下滑 去产能和环保政策何去何从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0-2-27 14:08 点击:475

主要内容

此次COVID-19疫情下,钢铁行业 “危”大于“机”。目前钢铁行业受下游复工推迟、物流停运影响,需求停滞,库存高企,钢价出现回落,吨钢毛利下降。供给端,高炉开工率维持高位,仅电弧炉停产,产量受疫情影响较小。原材料端,铁矿供给受影响甚微,价格下跌趋势不变。一季度行业吨钢毛利将亏损,二季度开始小幅回升,全年行业盈利下滑,在悲观假设下,行业处于微利状态。

钢铁行业难出现扶持性产业政策,相反,钢铁去产能已经进入下半场,改革进入深水区,去产能需有长期性、一贯性,疫情不能暂缓钢铁的去产能进程。而环保政策具有灵活性,停限产影响面相对较窄,在保地方经济增长和钢厂生存下,环保政策可适当宽松。但现阶段更考验政府如何平衡经济、环保和保改革成果的微妙关系。极端情况下,若环保政策放松导致开工率上升至71%,全国产量将增长10%左右,将带来行业供需失衡。

正文

钢铁短期需求受冲击,供给影响有限,成本影响甚微

疫情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最主要是需求端。中证鹏元认为疫情导致短期钢材需求受到抑制,中长期仍有保障。疫情对钢铁下游需求影响最直接的房地产和基建行业,房地产和基建占钢材需求的60%以上,而建筑施工为人工密集型行业,大概率会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隔离措施,并且需配备口罩等防护和消毒措施,整体复工条件较高,因此实际复工时间延后,导致短期内钢材需求基本停滞。此次公共事件影响的是钢铁行业供需节奏,随着疫情的缓解和解除,下游行业逐步复产后会带来需求释放,从中期看,在疫情冲击下稳增长政策有望加码,对钢材需求刺激有望进一步加强,钢材需求仍有保障。

供给端受到的冲击影响较小。春节期间,大部分短流程钢厂由于季节性假期和利润等因素的影响而主动停产,长流程由于连续化生产,春节和疫情期间正常生产,产量维持高位,1月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为265.97万吨/天,同比增长4.91%,2月上旬同比增长8.67%。随着疫情影响的持续,短期内受订单减少、厂内库存高企和近期的悲观情绪影响,长流程钢厂将增加检修或减产计划,但长流程停产代价大,预计高炉开工率和产量只是短时间下行。而短流程钢厂在春节期间已基本停工,且产能主要分布在疫情较为严重的华东和华中,已普遍推迟复工时间,由于短流程盈利空间很小,预计今年短流程将大面积停产,但其仅占全行业产能10%左右,对行业供给量影响有限。

中证鹏元预计短期内钢价将回落,待下游需求复苏后,钢价仍会震荡下行。春节期间钢厂日均产量高位运行,而节后下游需求的停滞和物流受阻导致钢厂库存规模及累库周期大幅增加及延长,重点钢材企业厂内库存大幅飙升,创近年来的新高。供需错配矛盾仍将维持一段时间,短期内钢价回落。全年来看,随着下游需求复苏和环保停限产的实施,钢价有反弹机会,但总体是震荡下行。

铁矿端受疫情影响甚微。当前港口铁矿石库存处于2019年7月以来的阶段性高位,截至2020年2月14日,铁矿石港口库存合计12,468.96万吨。四大矿山仍处于扩产周期尾端,未来两至三年产能仍将缓慢增长,根据四大矿山发布的2019年三季报,预计2020年四大矿山的铁矿产量将提升3.19%。预计2020年铁矿石供应偏宽松,港口铁矿石全年可能在多个阶段在主动去库存,库存总体下降,铁矿价格仍会保持疫情前的回落趋势。

盈利下滑,亏损难现

在订单减少和价格下降情况下,2月份吨钢毛利出现了亏损,考虑到社会库存和企业库存高企,即使下游全面复工也需要一定时间消耗,预计一季度行业吨钢毛利大概率亏损,二季度开始吨钢毛利开始小幅回升。

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行业,其经营状况和宏观经济紧密联系。中证鹏元对两种宏观经济走势下的行业运行进行判断:

在基础场景下,假设疫情在2月中旬达到顶峰并受控开始下降,经济活动在2月下旬开始恢复,进入3月时基本全面复工。根据中证鹏元的测算,全年GDP预计为5.5%,低于前值0.5个百分点。在此中性假设下,钢材需求在2 月底全面启动,进入3月份时全面复工,需求或爆发性反弹,吨钢毛利有望扭亏为盈。受益于铁矿价格较去年回落,二、三季度的吨钢毛利甚至有望高于去年同期。

在悲观场景下,假设经济活动在3月初依然大面积停顿,国家加大控制手段,疫情在3月才受控,4月才实现全面复工。根据中证鹏元的测算,全年GDP预计为4.9%,低于前值1.1个百分点。这种情况下,吨钢毛利二季度才扭亏为盈。全年的需求受影响较大,行业处于微利状态。

虽然疫情短期对行业需求产生较大冲击,但和以往不同,供给侧改革后钢铁行业的产能结构有明显优化,“地条钢”已经铲除,短流程产能占比也达到了10%左右,该部分产能可以弹性生产,预计全年行业亏损可能性仍较小。

行业政策何去何从——供给侧改革持续,环保政策可放松

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去产能政策在部分地区推行受阻,除了企业不愿执行外,还与地方政府保护主义抬头有关。2018年下半年河北禁止环保“一刀切”,市场也解读为是经济下行压力大情况下的环保边际放松。2020年,去产能和环保政策仍是压制行业产量的两大“枷锁”,但疫情后,经济下行压力空前,如何在保供给侧改革成果和保经济稳增之间权衡,是影响2020年钢铁行业运行的最重要政策选择。

去产能政策有长期性,影响深远,疫情不能暂缓供给侧改革

2019年国家层面的钢铁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仅剩下河北压减退出钢铁产能1400万吨。2020年钢铁去产能进入下半场,“地条钢”仍存在死灰复燃的可能,部分产能置换项目存在“打擦边球”借机扩大产能的问题,一些项目在布局、规模等方面缺乏统筹规划。未来政府和行业监管的重心将放在巩固去产能成果。2020年1月23日,发改委和工信部就重磅发布了《关于完善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暂停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新产能需要2-3年投建期,暂停备案新的钢铁项目更多是影响未来2-3年的产量,并不会压制2020年的产量。但《通知》显示了政府对维护去产能成果的决心。今年是《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的目标年,而且现阶段行业供需失衡风险加大,钢企将处于微利状态。从全国层面看,如果放松行业产能的限制,未来会造成行业大面积亏损,而且产能投入后难以短期内再停产,此影响会比疫情影响更大、更持久。

环保政策具有灵活性,适当放松未尝不可

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年,2019年10月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大气治理目标相比往年更高,但疫情前后并未严格执行。以唐山为例,2019-2020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是PM2.5浓度下降3%,重污染天数下降1天。但从执行效果来看,无论疫情前后(1月、2月),今年唐山的空气质量差于往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钢厂并未实行大范围停限产,高炉开工率高于往年。春节效应、疫情仅造成电弧炉开工率的下降,但高炉仍处于较高开工率,导致大气污染物并未实质性下降。2月10日唐山复工后,空气质量进一步下降,连续两天重度污染。

疫情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经济将成为宏观政策调控的首要目标。但宏观政策影响面广,潜在代价较大,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等后果。环保政策属于中观政策,2020年环保政策对钢铁行业的措施主要还是停限产的,适当放松可以释放重要的工业行业产能,而且产生的负面影响仅在当期。供给侧改革后,钢铁行业淘汰大部分落后产能,进行了生产线升级甚至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相同的开工率排放的污染物更少,宽松限产带来的环境影响更小。停限产属于行政性任务,操作灵活,禁止“一刀切”之后,地方政府放松停限产标准,降低停限产频率,或拉大不同等级钢厂的停限产差异,达到了增产的目的。当然现阶段更考验政府如何精准执行停限产,以平衡经济、环保和保改革成果的微妙关系。

参考2018年以后产量和开工率的联系,全国高炉开工率上升1个点,产量将增长2%左右。极端情况下,目前开工率处于66%的中等水平,如果环保政策过渡宽松导致平均开工率上升至高位71%,全国产量将增长10%左右,无疑将导致供需失衡。这就需要中央相关部门互相协调,也需要平衡、监督各地方政府的环保停限产力度,获取今年行业的“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