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年终盘点 | 2018年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事件”!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9-1-5 15:23 点击:252

导语:2018年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微电网、智能配电网、智能电网等各项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稳步向前推进。国家力主推动的各项改革事业也在有序的推动中,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在今年又一次得到了深化;国家电公司也在今年提出了以特高压直流工程为首的等十项业务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当然,我们也在今年看到了很多新的名词出现并且很快就被各方所持续关注,如综合能源服务、柔性变电站等等。

改革开放的40年来,我国电网规模持续壮大,电压等级不断升级,输配电相关业务也在稳步向前发展,下面请跟随近日一同来回顾2018年这一年里,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事件”:

1 特高压直流工程引入社会资本 国家电网发布深化改革十大举措!

事件:12月25日,国家电网在北京召开“贯彻落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精神加快推动公司开放合作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闻发布会。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促进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在新时期取得新突破新成效。推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十大举措,包括了电网建设、装备制造、抽水蓄能、电动汽车、综合能源服务、信息通信等各业务领域,几乎涵盖了国网的全部经营范围。首次提出在特高压直流工程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将混改试点扩大到特高压直流工程、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

点评:在前期增量配电、交易机构和抽水蓄能电站等方面探索混改的基础上,将混改试点扩大到特高压直流工程、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本次推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十大举措,几乎涵盖了国网的全部经营范围,这些改革举措的推出,向社会各界表达了国网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践行国有企业“六个力量”,锐意改革的坚定决心。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多层次多形式开放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混合所有制改革带动体制机制全面转变。

2 国家电网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建成投运

事件:10月18日,由国家电网公司打造的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建成投运,多能综合互补利用项目、高温相变光热发电、预制舱式储能系统、微网路由器、“三合一”电子公路、被动式建筑等15项世界首台首套能源创新示范项目悉数亮相,展示先进能源技术,形成低碳智慧能源利用模式,指引未来能源变革重要方向。整体构成“电网为平台、多能互补、智能配置”的新型区域能源互联网,形成一个集能源生产、服务、展示、研发、办公等为一体的江南水乡绿色低碳园区。

点评:近年来,国家电网能源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日渐清晰,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集中展现了其开展综合能源服务、助推能源变革的科技成果。推动能源变革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低碳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实践。它建成后,整体构成了“电网为平台、再电气化为核心、多能协同互补”的新型区域能源互联网,形成了一个集能源管理、智慧服务、科技研发、创新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绿色低碳园区,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3 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工程获得核准

事件:10月22日青海一河南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工程静态投资225.59亿元。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青海省首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工程起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途经青海、甘肃、陕西、湖北、河南等5省,止于河南驻马店地区,输电电压等级为±800千伏,输送容量1000万千瓦,全线总长约1582公里,计划年内完成工程可研设计,2018年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投运。

点评: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是,完全靠清洁能源自身互补能力独立供电,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青海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华中距青海较近,一次能源相对匮乏,特别是河南省电力需求大,是消纳西北电力的理想市场。工程立足青海、依托西北,在输送青海清洁能源的同时可兼顾甘肃清洁能源外送,投产后可有效缓解西北新能源弃电问题。是西部开发、东部发展以及清洁能源建设的重大举措,必将有力推进青海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实现西北地区可持续脱贫,优化全国能源布局,对满足河南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大气污染治理和能源转型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全球首条特高压穿越长江综合管廊贯通 创多项第一

事件:8月21日,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正式贯通。苏通长江过江段原设计方案为江中立塔大跨越,后来方案进行调整,采用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连接南北特高压输电网。管廊工程于2016年8月开工建设,工程起于北岸(南通)引接站,采用敷设于管廊(隧道)中的两回(6相)1000千伏GIL管线穿越长江,止于南岸(苏州)引接站。工程计划于2019年建成投运。

点评: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是国务院大气污染治理12个重点输电通道之一,是华东特高压主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成后,淮南—南京—上海工程将与已投运的皖电东送淮南—皖南—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合环运行,形成贯穿皖、苏、浙、沪负荷中心的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这也是世界首个特高压交流双环网,将大幅提高华东电网接纳区外来电能力,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对于缓解大气污染、促进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5 四川省推增量配电改革限制国网股权:中国电改破局并提速

事件:10月22日,四川省发改委、四川省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国家电网公司不得控股增量配电网运营企业,可以参股”、“增量配电网不是用户,无须向上级电网企业缴纳基本电费和高可靠性供电费。”这意味着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终获试点性破局。

点评:改革难,电力体制改革更难。自2015年中办“9号文”启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增量配电网业务作为最富创意的改革方案,却一直进展缓慢。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先调研督导、后组织约谈,终见成效。四川省推动的增量配电改革限制国网股权的做法,被业内视为新一轮电改的“破局之举”。12月25日,更换掌门人之后的国家电网公司终于行动,一次性推出包括企业“混改”及增量配电网改革在内共10项大力度改革措施,这表明引人瞩目的中国电改真的要提速了。

6 世界首个基于柔性变电站的交直流配电网投入商运

事件:张北柔性变电站及交直流配电网科技示范工程于2017年10月开工。建设10千伏光伏直流升压站一座,实现兆瓦级光伏发电直流升压并网,减少了变换环节,降低了变换损耗。建设10千伏柔性变电站一座,以此形成包含“源-网-荷”元素的柔性交直流配电网。构建了成套设计的框架体系,设计了多种交直流配电网组网模式。2018年1月,柔性变电站和光伏升压站建成,并带电并网;8月,示范工程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12月,示范工程完成电能质量测试等全部试验;12月26日,张北柔性变电站及交直流配电网科技示范工程完成全部试验和试运行考验,标志着世界首个基于柔性变电站的交直流配电网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点评:该工程是交直流高度融合、多电压等级协调互动、高度智能化的配用电网络,首次实现了智能电网与云计算产业的深度结合,勾勒了未来电网发展的新形态。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柔性变电站概念,赋予了变电站全新的功能形态,推动了变电站关键设备由“多种设备组合”向“单一设备集成”方向发展,有效减少配电网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先进的电网调度控制技术,让配电网更加智能,能够实现“源-网-荷”间的能量互补调剂。领先的电子电力技术,让电力系统更加高效,有力推进我国配电网和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

7 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竣工投运

事件:11月23日,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竣工投运。由西藏藏中和昌都电网联网工程、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供电工程组成,起于西藏昌都市芒康县,止于山南市桑日县,跨越西藏三地市十区县。据了解,该工程总投资约162亿元,新建、扩建500千伏及配套工程变电站16座,新建500千伏及配套工程线路2738公里。2017年3月,该工程获得国家发改委可研批复,4月6日开工建设,2018年11月建成投运。工程实现了青藏联网工程与川藏联网工程互联,实现了藏中电网与全国主网统一互联,西藏电网电压等级由220千伏升级至500千伏,迈入超高压时代。

点评: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创造多项世界之最,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超高压、世界海拔跨度最大、世界自然条件最复杂的电网工程。工程建成投运后,西藏中东部地区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将彻底结束,西藏主干电网实现了从220千伏向500千伏的跨越升级,西藏电网优化配置能源资源能力显著提升。同时,该工程也将为川藏铁路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保障,对于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国防安全意义重大。助力藏中电力发展,加强西藏电网的网架结构,提高供电保障能力,为顺利实施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维护边防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实现西南地区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内的配置,对于提升西藏清洁能源外送消纳能力意义重大。

8 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目标超额完成

事件:3月5日,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的目标。3月28日印发《关于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中称,决定分两批实施降价措施,落实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下降10%的目标要求。本轮降价的电网清费、核减输配电价、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降低新增输配电投资额折旧系数等四类措施均由电网执行,即降价成本主要由电网企业承担。

点评:近两年我国用电增速明显增加,输配电价定价机制为电网企业带来超额收益,本次发改委提出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的降价要求,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即发电侧和售电侧的利益要趋向平衡,这个政策给了各级政府部门明确的依据,通过电网端的让利来进一步推进一般工商业目录电价降低 10%的目标。有利推进区域电网和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改革,进一步规范和降低电网环节收费,提高两部制电价灵活性。降低终端用电价格,工商业企业的用能成本将会下降,企业效益会相对提高,有力改善我国营商环境。降价空间来自输配电价定价机制带来的“ 超额收益”, 不影响发电端电价。

9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与中国铁塔“共享铁塔”

事件:4月24和25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分别与中国铁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共享铁塔”的全新合作模式。积极向中国铁塔开放输电杆塔,利用密布全国城乡和公路铁路沿线的电力杆塔用于通信建设。同时,中国铁塔利用丰富的通信站址资源及基于物联网+互联网的信息化运营平台,为电力杆塔信息监控、电力无线专网建设等提供有效支撑服务。

点评:“电力塔”“通信塔”开放共享,密布全国的电力杆塔用于通信建设,可以促进电信网络广覆盖、快覆盖,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提高通信基站建设效率,降低通信基站建设成本,有力支撑“网络强国”战略实施,有力支撑4G网络深度覆盖和5G网络快速部署;推动形成电力和通信企业共建共享合作模式,可以促进电网企业盘活资源和提高效益,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放大功能;有效减少新增通信铁塔基站占用土地资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共享。

10 青海开展“绿电9日”全清洁能源连续供电活动

事件:继2017年推行“绿电7日”,今年6月20日~28日,青海省再次通过本地水电、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机组供电以及清洁电力的跨省跨区交易等多种形式,成功开展了“绿电9日”216小时全清洁能源供电活动,连续供电周期成功延展28.6%。9日期间,青海清洁能源不仅满足全省17.6亿度的用电量,相当于减少燃煤8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4万吨。还外送电量2.71亿度。全省保留两台火电机组确保北部电网电压支撑,两台机组最小出力25.5万千瓦,比“绿电7日”时降低54.1%,累计发电0.64亿度,全部通过市场化外送出省外。

点评:与去年的“绿电7日”比较,除了时间的增长外,市场化是本次尝试的核心。大唐青海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9天里申报了两笔交易,一笔送陕西,一笔做省内火电发电权替代,市场化交易让新能源消纳的空间变大,这是一次清洁能源发展的全新突破和尝试,有利于电网侧进行青海清洁能源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研究。“绿电9日”也创造了世界纪录,也是中国能源转型之路的浓缩,对中国及世界能源转型都有标志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