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去年PM2.5年均浓度51微克/立方米

来源: 时间:2019-1-5 09:11 点击:141

今天(1月4日)上午10点,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18年空气质量总体情况:全市细颗粒物(PM2.5)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同比均有所改善,其中PM2.5年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再创新低,连续两年浓度达到个位数,为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18年空气质量总体情况及特征

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同比下降12.1%。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6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7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均较明显,较2017年下降幅度分别为25.0%、8.7%、7.1%。

(图1 2017-2018年四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变化)

2018年,北京市SO2达到国家标准(60微克/立方米); NO2超过国家标准(40微克/立方米)5%;PM10超过国家标准(70微克/立方米)11%;PM2.5超过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46%,PM2.5仍是北京市大气主要污染物。

(图2 2018年四项污染物年均达标情况)

2018年,北京市优良天数227天,占比62.2%,比2017年增加1天,其中一级优天数为72天,二级良天数为155天;2018年重污染日15天,比2017年减少9天。

(图3 2018年空气质量各级别分布情况)

2018年“蓝天”含金量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呈现“优增劣减”特征,一级天同比增加6天,重污染日同比减少9天。近六年来重污染日持续减少,2018年全年首次无持续3天及以上的重污染过程。

从空间分布上看,2018年全市SO2、PM2.5和PM10仍呈现南高北低的梯度分布, 城区及南部地区的NO2浓度较高。其中位于京西南区域点PM2.5浓度为全市最高值,69微克/立方米;京东北区域点为浓度最低值,41微克/立方米。

近年来主要污染物变化情况

2018年与2013年相比,北京市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显著下降,SO2、PM2.5、PM10、NO2分别下降77.8%、42.7%、27.8%、25.0%;其中SO2下降幅度最大,连续两年浓度达到个位数。2018年与2015年相比,北京市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显著下降,SO2、PM2.5、PM10、NO2分别下降57.1%、37.0%、23.5%、16.0%。

(图4 2013-2018年各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变化)

从月际变化上看,受气象条件波动影响,2018年3月和11月是污染水平明显偏高的月份;1月、8月和9月,PM2.5月均浓度分别为34、35和30微克/立方米,分别达到空气质量年评价标准。

2013-2018年,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显著增加, 2018年达标天数为227天,占比62.2%,较2013年增加了51天。其中,一级优天数为72天,较2013年增加了31天。

2013-2018年,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天数逐年减少,从2013年的58天,减少到2018年的15天,六年间减少43天;2018年连续195天没有发生PM2.5重污染,远超2013年的87天。重污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图5 2013-2018年空气质量各级别天数分布)

(图6 2013-2018年PM2.5空气质量级别日历图)

空间特征变化显示,2013-2018年,北京市各区域PM2.5浓度均显著下降;2018年总体空间分布仍为南高北低特征,但南北浓度差距持续减小。

(图7 北京市PM2.5浓度空间分布及变化)

PM2.5占比变化显示,近年PM2.5在PM10中的占比呈逐步下降趋势,由2013年的0.82下降至2018年的0.65,体现出我市针对细颗粒物污染源的治理效果更为明显,同时也反映出粗颗粒物的改善幅度要小于细颗粒物。

(图8 2013-2018年颗粒物浓度及比例变化情况)

月际变化特征显示,受气象条件波动、采暖等多种因素影响,各项污染物各月间浓度波动较大,重污染状况仍易发。从变化趋势来看,在波动中下降是空气质量改善的基本形态,说明我市的空气质量改善仍将是长期和艰巨的过程。

(图9 2013-2018年PM2.5月际浓度变化情况)

1998年以来,北京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长期监测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呈现持续下降特征,体现出我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

(图10 近二十年来国民生产总值、常住人口、能源消耗总量、机动车保有量与各项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

蓝天保卫战2018年行动计划整体概况

北京市紧紧围绕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坚持工程减排与管理减排并重,突出打好重型柴油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三大攻坚行动,着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深化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在全市共同努力下,措施更加深入、战线更加巩固、共识更加广泛,空气质量实现持续改善,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奠定了扎实基础。

统筹调度,严格落实责任。

强化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召开全市生态环保大会、秋冬季攻坚大会,全面部署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

推进责任落实。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和生态环境部蓝天保卫战强化督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聚焦扬尘污染等共性突出问题、针对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区域,开展专项督察和日常监督,健全督查、交办、巡查、约谈、线索移交等机制,将环保的责任和压力传递到基层,推进问题解决、任务落实。各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全力推进广大市民主动参与、积极行动,构建社会共治体系。

科学治污,提升监管能力。

完成新一轮PM2.5来源解析,为北京市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了科学支撑。在持续发挥全市PM2.5高密度网络趋势监控作用的基础上,建成覆盖全市乡镇(街道)的粗颗粒物监测网络,并向社会公布全市粗颗粒物浓度较好、较差的乡镇(街道),市、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动,实现精细管理。综合卫星遥感、空气质量地面观测等各类数据,完善“热点网格”技术,拓展技术支撑执法的新局面。以“点穴式”联合执法攻疾点穴“环境痛点”,实现执法向精准化转变。

问题导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持续推进机动车结构优化升级,发布国三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全市域限行政策、完善配套补助政策,疏堵结合,推进4.7万辆国三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报废转出,累计推广新能源车20余万辆;创新实施重型柴油车闭环管理机制,自2018年4月20日实施起,约14.5万辆超标车被纳入“黑名单”数据库;以重型柴油车为重点强化机动车排放监管,创新实施机动车检测场记分制管理,自8月份起在全国率先实施重型柴油车氮氧化物排放检测。

打好扬尘污染管控攻坚行动。建立扬尘污染防治定期联席会议机制,强化统筹调度;依托粗颗粒物监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道路扬尘走航监测、遥感技术等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扬尘监管能力;加强扬尘污染违法行为联合惩戒,对56家企业停止在京投标资格30至180天;持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5%。全市降尘量自8月份之后同比降低16%。

打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行动。紧抓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有序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656家,动态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521家,进一步扩大结构性减排成效;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有序推进陶瓷制品制造等3个行业排污许可证申领核发,创建市级和国家级绿色工厂累计分别达到26家和22家,完成71家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320家2000吨以上加油站完成在线监控改造。

打好压减燃煤收官行动。全市共完成450个平原村煤改清洁能源,并同步做好电力、燃气、优质煤供应保障,确保居民温暖过冬;完成延庆、平谷、密云区8家燃煤锅炉房清洁能源改造,全市集中供热清洁化比例99%以上。全市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

铁腕执法,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

保持重型柴油车高压执法态势,按照“公安处罚、环保检测”执法模式,聚焦38个进京路口、市内重点道路和车辆集中停放地等开展路检夜查,2018年全市人工检查重型柴油车216.8万辆次,处罚32.5万辆次,是2017年全年处罚量的5.6倍。

创新固定源执法模式,运用“热点网格”、车载式PM2.5监测设备等科技手段,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期进行协同执法、科技执法、随机执法,全年查处违法行为4929起,处罚金额近2.3亿元、同比增加22.5%,同时加大曝光力度、以案说法震慑环境违法行为和企业。

进一步夯实法规政策标准保障体系。完成《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与上位法的一致性修改、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条例立项论证;征收环境保护税,进一步复核调整扬尘等环境保护税税款,充分发挥税收促进治污、减排作用;发布《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汽油车稳态加载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柴油车加载减速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等,着力构建世界领先水平的环保标准体系。

区域协同,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贯彻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会议精神,聚焦秋冬季重点时段,进一步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在生态环境部的统筹组织下,打好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强化区域空气重污染联合应对,完成《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18年修订)》,建立市、区、乡镇(街道)和企业“3+1”应急响应体系,实行差别化“一厂一策”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方案,实施精细化管理,保障民生,防止“一刀切”。

经过近年来大规模高强度的治理,环境效益持续释放,叠加区域层面协同减排,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总体改善、趋势向好。但也必须看到,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长期、艰巨、复杂性。虽然经过持续大规模系统治理,在污染排放量仍然超过环境容量的情况下,空气质量仍未摆脱气象条件的影响,秋冬季空气重污染过程易发、频发的情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大气环境改善进程仍然任重道远。2019年,北京市将继续聚焦PM2.5治理,更加注重法治、精治、共治,工程减排与管理减排并重,常态化监管执法与短期重污染应急相结合,聚焦柴油货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综合施策、持续发力,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水平,一微克一微克抠,不断增强市民蓝天获得感。



原标题:刚刚,51微克/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