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了全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海宁市作为嘉兴地区唯一的县市入选。自2018年以来,海宁市坚持以人为本、饮水安全为目标,精心组织,全力推进,提前完成了三年行动计划任务。
海宁市是如何摘得“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成绩突出集体”这项省级荣誉的?采访中得知,主要是通过建立制度、智慧监管、提升质量、推进实施,达到了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水质合格率“四个100%”,从而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有力地保障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
以责任落实为导向,提升管控水平。海宁市专门成立了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明确年度任务,落实部门职责,建立了“三项制度”,明确各项工作责任人;编制出台水处理过程内控、水质管理监测、水质检测、管网巡视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总体预案等制度,进一步规范运行管理,规范应急处置;同时海宁市还建立了以财政补助、公司自筹解决为模式的收支预算制度,2020年该市财政继续安排管护经费4709万元,其中供水管网运维补助资金3250万元、水源生态湿地运维补助1459万元。
以质量提升为抓手,推进项目实施。通过供水科学调度,深化管网漏损研究,加强计量管理、供水监察和巡检力度,以30分钟服务圈为抓手提高抢险的响应和维修及时性,持续保持管网漏损控制;重点抓好水源保障、水厂建设和管网延伸,截至目前,海宁市建有自来水厂2座,日供水能力60万吨,配套供水管网8200多公里,大型提升泵站5座,已累计新建改造供水管道39公里,受益人口10.4万人,投入资金3129万元。
以智慧监管为依托,实现数据集合。水厂、湿地均建立了自控系统及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以保障制水安全;管网公司建立了海宁水务智慧管网和视频监控系统,并对DMA分区计量进一步细化,分镇(街道)划分小区域进行检漏,合理设置区域水表,提高检测准确率,供水产销差常年控制在8%以内;水厂和水源地的实时供水和水质情况已接入浙江省城乡供水数字化管理系统;同时创新实现掌上办、用水报装“1000”服务,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获得用水指标排名第一。
以服务人民为宗旨,推动民生改善。海宁市积极推动“建、管、治”同步达标,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居民用水于2013年8月起实行阶梯式水价,水费收缴采用银行托收、网络支付、现金缴款等方式,近年来水费收缴率为99.9%;对该市城乡“低保家庭”和“困难援助证家庭”给予每人每月减免2吨自来水标准水费,受益4053户9572人,2018年以来共免费用水17万吨,减免水费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