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市中牟县,有杨桥、三刘寨两个引黄灌区,保证了13个乡镇的70多万亩良田“喝上”黄河水。
中牟县坚持节水优先,近年来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把住计划用水这个关口,量水而行,不断提升水利用效能。
“以三刘寨引黄灌区为例,灌区干支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提高到了0.62,亩均用水量从过去的500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200立方米,年均节约水量逾千万方。”中牟县引黄灌区管理中心总工程师刘怀钦说。
中牟县节水举措的大力推行是河南省坚持节水优先的一个缩影。河南省虽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但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属于严重缺水地区,“节水优先”势在必行。
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2019年度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590万亩和13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此外,河南省还开展了以标准化建设、现代化装备、智能化应用、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五化”为建设标准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创建工程,通过实施旱作节水项目建设,示范推广节水农业技术。
同时,河南省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技术改造,提高灌区水利用效率。2020年,国家下达河南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投资计划,总投资7.29亿元,共恢复灌溉面积2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3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474万公斤,年新增节水能力7338万立方米。
在多种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河南省农业节水增效成果显著。“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共实施98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53万亩;38处大中型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年新增节水能力9588万立方米,全省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15年的0.601提高至2020年的0.617,农业灌溉正在由“大水漫灌”向“微喷滴灌”转变。
“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呈现出‘有效灌溉面积增加、用水量基本保持不变’的发展趋势,我省粮食产量连续四年超过1300亿斤,水利这一‘命脉’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南省节水办主任吴越说。(记者 李乐乐 国立杰 彭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