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销售华南新建管道项目实行建管一体化新模式,效果很好。目前,销售华南整体“建管一体”管道长度为551km,其中,川渝管道303km,湛北管道在建248km。川渝管道项目经理部获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2016年度重点工程项目优秀管理团队”。
目前,我国正处于成品油管道建设热潮。“建管分离”的传统管理方式,导致施工过程中的遗留问题难以得到解决,管理者对于管道运营过程中存在的环境等风险不够明确。“实施‘建管一体’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推进管道建设的进程,大大缩短了项目的建设时间,实现对成品油管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了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销售华南总经理田中山道出了这种新模式所起到的作用。
无缝对接让“浴盆曲线”不复存在
“正是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让‘建’”与 ‘管’实现无缝对接,从而搭建了一座安全的桥梁。” 销售华南安环处处长、川渝项目部经理万勇这样认为。
这种全新的模式,项目建设者也是运行管理者,从项目设计开始,建设方就以后续管理的角色来推进项目建设。从设计、施工到验收,全方位、全过程参与项目管理工作,做到设计科学、施工合理,消除新建管道的“浴盆曲线”。率先推行这一模式的川渝管道,2017年5月投产以来,一直保持着安全平稳运行。
销售华南实施“建管一体化”模式,从管道勘察设计开始,反复优化管道的路由,避开影响管道建成后对管道安全运行不利的区域,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减少高后果区,避开人口密集区。
万勇介绍,在管道建设项目筹备初期,销售华南就立足长远考虑,从建设和管理团队的专业、协调、个人特长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既能让员工在项目建设发挥特长,也能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发挥专业优势。项目建成后,能够顺利接手对整体项目的管理,既减少了部门、员工定编,避免了“建管分离”而导致的人力资源浪费。
同时,在筹建项目组初期,销售华南正式明确,参建人员在项目竣工后将继续对生产运营管理负责。这样,参建人员从一开始明确了全过程责任,认真履职,增强责任心,杜绝建管分离中出现的赶进度轻质量的问题。
关口前移让风险防控更有力量
“建管一体化新模式,关口前移,有效增强了管道风险防控,降低了投资管理成本。”川渝管理处负责人倪志光说。在新的模式下,各项沟通渠道更畅通、协调更简洁、风险防控更有力。倪志光用“三个更”来形容新模式带来的好处。
销售华南党委领导班子对“建管一体化”模式进行反复研讨,认真总结珠三角管道、西南管道以及北海--南宁--百色、昆明--大理等管道建设的经验,重点从管道投资控制、工程施工周期、生产准备协调等方面进行分析比对,总结出“建管一体化”模式的优势。
倪志光介绍,在项目建设期间,对于外管道难以巡线的重难点部位,同步建设巡线小道,有效避免管道投用后建设难度增大、投资增加的问题。
在站场建设中,生产运行提前介入,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设计与实际生产运行不协调的问题,有效避免按设计建成后需要调整而造成的投资增加。
倪志光介绍,监管方长期保持着同一套人马,对属地政府和工程施工单位监理进行沟通协调,减少了业主单位与有关协调单位产生的重复业务经费,明显降低了投资管理成本。
建管一体让推诿扯皮不见踪影
赵国存全程参与了川渝管道的建设,见证了这条管线的成长。现在,他一兼双职,既是川渝管理处副处长,又兼任项目部副经理。对“建管一体化”模式带来的变化,赵国存很有发言权。
在赵国存看来,“建管一体化”模式的建立,能够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期间与地方政府建立的和谐关系优势,在管道投入运行后,能够无缝过渡到管道保护过程中,持续保持政企、警企联动机制体系,保障管道运行安全。
管道建成后,项目建设人员就地转入生产,充分发挥建设人员对管道熟悉的优势,有利于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进行生产运行管理。同时,有效避免“建管分离”造成相互推诿的问题,使建与管真正做到无缝衔接。
过去,项目建设竣工后,在移交至生产管理部门时,建设部门和管理部门会产生因工程质量、资料中交、项目收尾处理等系列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直接在项目与生产之间树立了一道屏障,既影响了工作效率,又产生了不和谐的纠纷。
销售华南推行“建管一体化”新模式以来,有效提高了项目收尾处理的工作效率,生产管理部门全过程熟悉掌握项目遗留问题,合理统筹相关部门,大大加快了项目收尾问题的处理进度。
“实施建管一体化,就有效避免了各种推诿扯皮。”赵国存这样概括地述说 “建管一体化”带来的好处。
目前,销售华南正在按照“建管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快湛江至北海成品油管道建设,确保10月份建成投产。“我们在管道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摸索出来的 ‘建管一体化’管理模式,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实践探索,初步实现了管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了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 销售华南总经理田中山表示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建管一体化”管理模式,积极推进管道完整性管理。
(钟吉森 李守东 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