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今日通报了2018年12月和1—12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1—12月,在国家地表水评价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即Ⅰ—Ⅲ类水断面比例为71%,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6.7%,同比降低1.6个百分点;而在12月,水质优良、劣Ⅴ类断面比例分别为74.2%、7.1%。
各流域水质状况如何呢?通报显示,去年1-12月,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等十大流域水质优良(Ⅰ~Ⅲ类)。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
其中,西北诸河、西南诸河水质为优,长江、珠江、松花江流域和浙闽片河流水质良好,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流域为轻度污染。与去年同比,黄河、松花江、海河、辽河流域水质有所好转,其他流域水质均无明显变化。
“新三湖”中,洱海水质为优、中营养;丹江口水库水质为优、中营养;白洋淀为轻度污染、轻度富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与去年同比,三湖库水质和营养状态均无明显变化。
与手工监测相比,水质自动监测的优势主要在于:一是监测数据将更有代表性。监测频次的提高会产生更多更及时的数据。二是监测数据将更加客观。
2018年12月环保部、发改委、水利部发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指出,加强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与备案管理,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监管与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建设。